![]() |
|
龙游,山水之城,人文之居,城镇化活力涌动,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城镇化建设风起云涌。龙游聚焦“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人口集聚,推动公共服务城乡共享,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以“下山移民”为核心的异地搬迁1.0模式,到以“国土整治”为抓手的异地搬迁2.0模式,再到以“共同富裕”为愿景的3.0农民集聚模式,龙游走出了一条“城乡互动融合、集聚发展共富”的蝶变之路,今年完成全县集聚农民5337人,城镇化率提高1.5%,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规划设计1433亩,并成功列入省第二批共富试点(改革探索类)。龙游今年3次在全省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11月10日成功承办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龙游模式获推广点赞。
城乡一体 全域统筹
文成安置小区三期。
“为了让我们老百姓聚得下、融得进、富得起,县里配套出台了‘暖心十条’。”模环乡刘家村的村委会会议室里热闹非凡,村两委干部、村民齐聚一堂,召开了刘家村户主大会,模环乡的结对干部正在为他们解读农民集聚转化相关政策。
结对干部口中的“暖心十条”,就是龙游县高质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条政策。龙游高度重视农民集聚工作,除了出台“暖心十条”,还发布了《龙游县“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农民集聚转化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农民集聚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龙游构建组织调度机制、专班推进机制、综合协调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实行“专业指导组+督查考核组”联动督导模式,构建动员部署、督察交办、责任考核环环紧扣的全链条工作闭环。
除了机制保障还有机制创新。龙游创新推出公积金覆盖范围向农民延伸政策,使集聚农民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公积金贷款优惠,参照公积金贷款政策执行1—5年2.75%利率、5年以上3.25%利率等利好政策。今年已有299名农业转移人口按“公农贷”政策办理公积金缴存手续,占符合政策人员的13.3%。
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本地的实际出发,龙游将农村人口集聚与大花园建设、新型城镇化、美丽县城等进行整体统筹、全面融合。
龙游根据“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原则,科学实施“721”梯度安置导控体系,即农村地区迁出人口中70%进入中心城区、20%进入镇区(含特色小镇)、10%进入乡集镇中心村,把“一核两级、两江走廊、城乡融合”作为总框架、大棋盘,按照功能特色划分整治单元,依托工业“腾笼换鸟”、“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建设等重点工作,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平衡。
龙游县横山镇白鹤桥村等7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入选省级精品工程,“龙游瀫”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选全省33个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依托古“瀫水”自然山水本底、文化内涵,龙游探索跨乡镇全域整治,推进产、城、乡、景、文融合,做强产业、做优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探索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庄有机更新”新模式,聚焦拆后“微空间”进行“微改造”,进一步提升乡村环境,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推动乡村土地大流转、人口大流动、产业大提升、环境大整治、资源大整合,构筑“风光带+样板区+特色点+乡村群”的空间格局。
数字赋能 全程贯通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溪口镇枫林村际上自然村村民叶女士笑着说。住在老家的时候她没有工作,搬到城区后,通过“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奔富通”农民集聚转化应用“就业人员匹配”模型,她被推荐到小区来料加工点上班,其丈夫也在溪口镇开发区工厂上班,现在夫妻俩年收入十几万元,今年还购置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奔富通”应用便民惠民的一个缩影,今年龙游创新开发“奔富通”数字化应用平台,通过数字化应用助力做好农民集聚后半篇文章,系统性开展保障就业、帮扶创业、提高收入、服务就学、服务养老等工作,纵深推进“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的步伐。
针对农民集聚转化底数不全、服务不精准等痛点难点,“奔富通”打造“集聚、安置、共富”三大场景,通过数据集成、多跨协同,为集聚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智推、医疗保障智感、老人就餐智享等暖心服务,有效解决后顾之忧。
在集聚场景,集聚农户通过实时政策浏览、一键申报、补偿计算等在线操作,缩短申报流程;政府工作人员通过县乡村三级在线协同联审、户籍关系查询等,形成高效透明审核机制。在安置场景,通过项目管理、安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服务功能,实现对集聚转化项目全域、全链条动态监管与高效服务。在共富场景,“奔富码”持有人既可享有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又保留享有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
“我们实现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通过就业、收入、健康等多维度分析全程跟踪新市民生活现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提供精准帮扶。”龙游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
老小中青 全龄共享
翠光老年食堂。
如果说“聚得下”只是“前半篇文章”,那么“融得进、能致富”,就是“后半篇文章”,这才是农民集聚转化工作能否成功的真正考验。龙游全力做好农民集聚转化“后半篇文章”,关注“一老一小”“一中一青”,统筹“就业、就学、就医”三大问题。
竹编培训。
对于“一中一青”最关注的就业问题,龙游在集中安置小区构建就业创业场景,设置社区职业介绍所和创客培训中心两大功能模块,做好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荐和岗位衔接,打造“131服务”模式,通过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畅通就业转化通道,今年已累计培训5000人次,晨北、阳湖、翠竹等安置小区1700多人顺利转移至二、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近7万元,就业转化率达96.8%。
针对老人关注的看病用药等问题,龙游推进农民转移人口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额外提高异地搬迁的妇女“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频率和额外扩大免费妇幼项目;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提供生活补贴、就餐补贴,开办老年大学,打造康养文化新模式,已向675位老人发放餐补32.6万元,补助发放率100%。
同时,龙游把就学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就学。“小县大城”专班积极对接协调,县教育局全力配合,开学前夕,专班同相关单位合力全面排查统计集聚农户适龄入学儿童就读家长意愿情况,对满足政策条件的转移人口子女入学予以保障、优先录取,让新市民体会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孩子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