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高校经济“点线面”串联 打造区域发展新名片——西湖区召开高校经济推进会
发布时间:2022-05-06 09:46:17
来源:区科技局 点击率:

2020年5月,西湖区高校经济扬帆启航,充分发挥辖区46家高校院所智源优势,全力构建区校合作新机制新模式。两年过去,高校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区校合作日趋紧密,合作成效不断显现。未来,高校经济将如何破题,进一步促进西湖区高校经济发展?4月2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政校企研“四方会议”在西湖区政府举行。

4月24日上午,西湖区举行高校经济推进会。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董毓民带队调研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召开高校经济专题座谈会。会议邀请浙大、浙江工业大学学院院长、校友会负责人、园区运营代表、企业代表参加座谈,区领导陈白磊、陆夏峰、韩斌、何加新、毛文峰等出席,区属相关部门、各镇街平台、国企主要负责人参加。

董区长一行,率先来到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参观了位于园区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基地,与杭电师生创立的企业负责人交流,驻足校友、学生建立的创业团队中倾听创业经历。

董区长指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校友创新创业基地依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在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上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发展优势,应当基于学校科研成果,在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孵化、投资作用下,逐步实现探索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致力于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应用技术中心。

座谈会上,区领导与高校、校友会、企业、园区等各界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代表们围绕发挥高端人才引领、有效运用校友资源、高效转化科研成果、提升园区运营水平等方面建言献策,为下步推进高校经济工作,打开思路、提供借鉴。

区科技局作为高校经济的牵头部门,在高校经济机制建设、模式打造等方面有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区科技局局长杜昊就今年高校经济工作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计划进行汇报。

随后,浙大计算机学院、浙大电气工程学院、浙工大理学院分别介绍与镇街共建创新基地的建设情况、高校经济相关设想及建议,各企业代表围绕高校经济交流发言。

最后,董毓民作重要讲话。董毓民充分肯定了两年来西湖区高校经济模式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他强调,西湖作为高教大区向高校经济强区转变的过程中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点到面的破题。在存量空间和增量空间发展过程中,深挖区校闲置楼宇资源工作成效显著;

二是自下而上的互动。借助长期的高校经济会议交流和走访活动,政府各级有关部门与高校交流更加频繁、关系更加密切,工作热情得到极大提高;

三是由内而外的辐射。高校经济作为西湖的一张新名片,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省市范围内影响力不断增强。

董区长指出,要持续深化“高层互动、中层联动、个体主动”三级联动机制,持续加大资金、人才、政策保障力度,谋划好一批标志性活动。从三大行动着手,进一步提升高校经济影响力:

焦点——标杆引领行动

通过打造标杆园区、筹划标杆项目、举办标杆活动,使高校经济实现良好的示范效应;

延线——合作提档行动

要持续对接好、合作好西湖区内18所高校,充分发挥28家科研院所、实验室的设备和资金优势,合理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为己所用;

扩面——空间拓展行动

没有一个镇街、部门可以置身事外,做到人人有任务,街街有精彩。

据悉,高校经济经过两年发展,在整合46家高校院所智源优势,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先后与11家高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摸索出了资产盘活+资源协同”模式、“技术领衔+市场驱动”模式、“区校共建+产城共融”模式、“多元服务+创新载体”“四种模式”,落地创新平台44个。2021年,引育高校经济项目245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48个,实现技术交易额170.4亿元,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43场。

2022年,高校经济进入第三年,是质量提升见成效的关键年。在“1+3”高校经济布局下,我们将围绕高校经济“三个一百”目标,紧盯重点载体、重点项目、重大活动“三张清单”,以树立起标志性园区、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活动为重点,打造“一链一院一基地”新模式,探索更多成果、人才、项目在我区落地开花,开创高校经济提速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