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39-7/2022-21827
文号
西政办〔2022〕26号
公布日期
2022-05-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政府办
统一编号
关于印发《2022年西湖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2-05-07 17:53
浏览次数:
各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属各单位:
《2022年西湖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4月26日
2022年西湖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平安西湖”建设的决策部署,同时进一步巩固深化西湖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成果,有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根据《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杭交治〔2020〕1号)文件,经区政府研究,实施2022年西湖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行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根据区委区政府“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的定位,围绕“安全、畅通、便民”的总目标,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核心,积极构建交通安全“五大治理”体系,助力“平安杭州”、“平安西湖”建设,推进西湖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治理目标
(一)交通事故亡人数控制目标。通过交通安全治理行动,实现2022年全区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30%以上,力争控制在10人以内。
(二)道路隐患整改目标。11月底前,完成省市区三级挂牌督办的事故隐患点段治理,所有路段斑马线治理;实现村社道路接入国省道、城市道路交叉口,村社道路与村社道路交叉口“五个一”安装率达100%;全面排查治理道路缺口、临水临崖、视线遮挡、路灯照明、结构缺陷、交通设施等隐患,实现亡人事故与道路隐患“零直接关系”。
(三)道路科技设施建设目标。11月底前,更新八年以上智能设备路口16个,新增电动车设备80个路口;新改建监控63个,其中模拟监控改造数字监控30个,补盲33个;租赁监控链路13条;电动自行车物联网电子牌照安装率达95%以上;在亚运专用道古墩路沿线各信号灯路口设置ETC设备。
(四)交通安全宣教目标。重点人员(“红、黄码”)在规定周期内宣教完成率达90%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电动自行车、三轮车骑行人在规定周期内完成交管部门的宣教目标值。
三、治理措施
(一)开展综合治理行动
1、深化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在2021年西湖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格局的基础上,以平安考核为抓手,将伤亡事故、违法严管、隐患治理、源头治理、安全宣教等工作纳入月度平安通报。切实压实镇街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主管责任、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共同协作形成综合治理合力。(责任单位:道交办各成员单位)
(二)开展村社源头治理行动
2、深化交治站和“一码一图”应用。以镇街交治中心、村社交治站为载体,深化交通安全治理“一码一图”应用落地,深入推进源头宣教,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其中,交治中心要实时跟踪村社五色图状态,对“黑图”“红图”的要督促落实相应整改措施,对未按要求开展宣教工作的交治站要进行指导和督促。交治站负责具体落实源头宣教工作。其间,一要充分运用交通安全五色图实现对重点村社精准治理。属地交警中队联合镇街对重点村社进行约谈,由镇街明确责任领导及责任科室,会同中队成立工作专班,制定相关村社整改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与责任分工,限期对相关村社开展治理;二要充分运用“交安码”实现对重点人员的精准宣教。对于“黑、红图”的重点村社,要开展“红、黄码”清零行动。其中,“红码”人员由中队宣教室负责落实宣教,“黄码”人员由交治站负责落实宣教,宣教完成率均要达90%以上。其中老年人宣教数不少于实有人口数的60%,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宣教数不少交安码赋码人数60%。(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各镇街)
3、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镇街要落实场地、经费、人员等支撑保障,将交通安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交治站装备、办公设施等配备,确保运行实效。镇街、村社要落实专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承担交治站日常工作,并制定交治员物质奖励措施,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联合属地交警中队做好本辖区交治员的培训教育。交警部门要通过数字驾驶舱,向镇街、村社提供“一码一图”预警提示、宣教学习视频、车辆和机动车驾驶人信息查询等服务,便于开展源头宣教工作。(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各镇街)
4、加强老年人交通安全宣教。交治站要针对老年人群体这一交通事故高发群体,以季度为周期,结合四季时令特点与重阳节等特定节点,组织开展宣教。结合本村社日常基层管理工作,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上门邀请等方式,组织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群体分批次到交治站,通过交安码扫码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宣教;要积极开展常态化联合宣教,将老年人交通安全宣教纳入相关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工作。(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文明办、各镇街)
5、深化对电动自行车、三轮车交通安全宣教。交治站要根据交管部门的宣教目标值及其提供的宣教内容,对推送的电动自行车交安码赋码人员,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其到交治站,通过交安码扫码观看视频的方式接受宣教。交治站要充分发挥“最后一公里”的阵地优势,发动社工、物业、保安、交通志愿者等力量,在村舍、小区的重点出入口,对辖区常住村(居)民、上门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的电动自行车无牌无证、不佩戴头盔、违法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面对面、即时性、常态化的提醒、劝导,守住村舍、小区“小门”,确保安全隐患不出门,实现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95%以上。(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文明办、各镇街)
(三)开展运输企业源头治理行动
6、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指导各类运输企业、建筑工地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搭建安全管理组织架构,配置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人员。对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发生违法事故以及存在异地经营等情况的,一律依法从严查处。对发生重大亡人事故的,相关执法部门必须组织责任倒查,对具有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典型运输企业,依法追究企业主管人员责任。其中,货车企业要按规定实行驾驶人智安通备案制度,全面应用货运导航系统上路行驶,建立驾驶员入职宣、常态宣、重点宣的宣教机制。其他运输企业可参照货车企业建立相关安全管理机制。(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西湖交警大队、交通执法西湖大队、各镇街)
7、推进企业交治站建设并加强宣教。全区工程车、货车(包括蓝牌货车)、“两客一危”、网约车平台企业,于6月底前实现交治站建设率100%。属地交警中队要推进企业交治站在线互动管理。建立由中队巡区民警为群主的在线互动平台,及时向企业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典型案件和紧急预警信息。加强与交治员在线互动,规范交治员队伍管理,通过在线培训方式提升交治员综合业务能力,及时更新交治员招录、离岗等信息。定期点评本辖区企业交治站运行情况,对运行率排名靠后的企业开展上门指导。(责任单位:区应急管理局、西湖交警大队、交通执法西湖大队、各镇街)
(四)开展隐患治理行动
8、开展重要点段隐患治理。对全区TOP10亡人、大型货车、电动自行车事故多发点段,已通车未验收、临水临崖、农村道路开展排查,确保11月底前完成治理。(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西湖城投集团、之江城投集团、各镇街)
9、推进亚运会道路建设。对亚运提升道路及场馆周边,应根据亚组委、市级部门的要求和标准,按照“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美化、亮化”的“五化”标准,强化数字赋能,落实交通设施提升及改造等事宜。(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住建局、西湖城投集团、之江城投集团、各镇街)
10、村社道路口设置“五个一”安全设施。全面实施《杭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指导意见》,6月底前完成村社道路接入国省道、城市道路交叉口、村社道路与村社道路交叉口,针对性安装“五个一”(即减速带、停让设施、警示柱、凸面镜、爆闪警示灯)安全设施。(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住建局、西湖城投集团、之江城投集团、各镇街)
11、规范道路缺口设置。按照“应排尽排、应封尽封”的原则,6月底前对影响交通安全、不符合设计要求、擅自开设的绿化缺口、道路两侧基地出入口予以封闭。对于无法封闭的基地出入口,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参照“五个一”提升安全设施。同时对发生亡人事故的,要实行责任倒查追究。(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住建局、西湖城投集团、之江城投集团、各镇街)
12、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自查与派单制。各镇街、各村社形成日常巡查、自检机制,主动发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立即整改。同时,区道交办对事故警情、督查巡查发现的交通安全隐患,实行派单制,以派单形式发至各职能部门、镇街,限期整改。(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住建局、西湖城投集团、之江城投集团、各镇街)
(五)开展科技设施建设监管行动
13、加大道路科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保障,按照分步推进原则;年底前,更新八年以上智能设备路口16个(含信号系统雷达检测器、电子警察、SCATS授权),新增电动车设备80个路口;新改建监控63个,其中模拟监控改造数字监控30个,补盲33个;租赁监控链路续租1年13条。在亚运专用道古墩路沿线各信号灯路口设置ETC设备。用以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效能。(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财政局、区公安分局、区数据资源局、区住建局、西湖城投集团、之江城投集团、各镇街)
14、加大道路科技监管力度。电动自行车物联网电子牌照安装率达95%以上;将新、改建道路及已建成未移交道路的信号灯路口建设电动自行车物联网感知系统列入城建计划。同时对已列入电动自行车物联网感知体系建设计划的,确保落地完成建设;推动工程运输车、黄牌大货车、“两客一危”、校车、出租车、网约车等重点车辆安全感应设备,以及工地、运输企业、POI、高频货运点等前端感应设备接入城市大脑,实现实时监管。(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数据资源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住建局、西湖城投集团、之江城投集团、各镇街)
(六)开展违法治理行动
15、加强违法查处形成波次推进。先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类交通违法整治活动,全面夯实违法乱象整治基础。中期以电动自行车、黄牌货车、蓝牌货车为主,重点查处酒驾、超载、闯红灯、人行横道不让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并开展专项整治,巩固安全防控实效。后期全面攻坚、迎战亚运、二十大安保工作,对飙车炸街、货车闯禁等城市乱象精准清除。(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交通执法西湖大队、区市场监管局)
16、针对城市乱象开展专项打击。对重点影响交通参与人感官、重点场所附近的违法行为,由交警部门牵头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打击行动。例如,摩托车飙车炸街、黄龙体育场馆附近的违停;浙工大、浙大紫金港高校园区周边的电动车闯红灯;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周边的货车闯禁、偷跑、超载,以及机动车的超速竞驶等。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打宣一体,结合亚运元素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推广,并结合违法行为人的历史违法、违法程度等开展重点宣教。(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交通执法西湖大队、区文明办)
17、加强部门协同开展联合执法。要开展联合执法。在“护城河”以及检查站卡点的执法过程中,加强联合,情报互通,形成执法合力,提升打击质效。在日常违法处理、事故处置等环节,强化源头打击意识,落实“生产销售源头、改装厂家、买分卖分”等案件的办理,提升震慑力度。(责任单位:西湖交警大队、区公安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交通执法西湖大队)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各镇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认识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切实抓紧抓实。要将此项工作与本辖区、本部门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面落实行动计划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二)强化部门联动。各部门、各镇街要坚持“党政领导、上下协同、部门联动、交警主抓、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格局,按照法定职责和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细化工作要求,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高效、合成作战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计划落地执行,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做好保障支撑。各部门、各镇街要发挥主体责任和作用,加强对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各项保障工作。在人、财、物方面向交通安全治理工作涉及的交通科技设施建设、基层基础工作以及后勤保障等项目予以保障和支撑。同时要加强协调对接,落实专项资金,完善工作机制。
(四)深化内部挖潜。各部门、各镇街要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深挖自身潜力。以资源共享、优化配置、节约成本为原则,采取合署办公、人员兼职、联合整治、错峰管理等方式,最大化整合调用内部力量和资源,取得最佳成效。
(五)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各镇街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管责任,紧扣时间节点,按期保质完成任务,对领导干部责任不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走形式,专项整治不认真等问题,要联动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六)浓厚宣传氛围。各部门、各镇街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氛围。要充分运用的典型案例,加强正向引领和反面警示教育。要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七)加强督导检查。要充分发挥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健全跟踪督办、定期通报等工作制度。要结合辖区、部门的重点工作,适时通过明查暗访、重点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定期组织对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