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2-07-21 16:57:29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 点击率: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实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共富四大行动为抓手,全力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要求

2022年,全区农业产业增加值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集体经济发展差距、基础设施服务差距持续缩小,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各项“三农”工作任务。

——坚持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推进“三农”工作。主动打响现代农业品牌,推进“一带五区六园”建设,实施农业“双强”行动,纵深推进农村制度改革,打造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千万工程”高水平高质量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民农村“扩中”“提低”,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赢得战略主动。

——坚持在耕地红线大原则下落实保护措施。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依法严格制止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和抛荒耕地复耕复种,防止耕地抛荒反弹。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底线。

——坚持在数字化改革大引领下实现统筹协调。坚持数字赋能,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坚持系统集成,坚持需求导向,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三农”统筹协调机制,全方位、系统性、多层次重塑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业务体系、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

——坚持在基层创新大治理下彰显实践活力。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共富四大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激发基层创新实践新活力。高质量打造省级善治(示范)村,市级共富村、共富带、共富体等乡村振兴最佳实践案例,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加快形成具有西湖辨识度的“三农”工作标志性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创新成果。

三、实施乡村发展行动

(一)做严做实耕地保护红线。依法严格制止耕地“非农化”,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进实施“田长制”,明确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签订工作责任书,设立“田长制”保护标志牌,强化年底考核。坚决完成粮食生产目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500吨以上。开展种粮成本收益分析,探索建立种粮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做细做好乡村产业规划。以生态茶园、美丽茶村为基础,以茶旅融合为方向,以省级全产业链示范为样板,不断延伸茶产业链条,展示区域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融合发展的茶韵风貌,打造一条西湖龙井茶产业带。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挖掘景区资源,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基础设施,形成青芝坞、龙坞茶镇、灵山、铜鉴湖、兰里等五大农旅特色休闲聚集区。以数字农业为核心,建成六个以百盛农业国际兰科产业园为代表的数字农园,以兰里景区为代表的农业研学基地,以蓝城农业、五生农业为代表的三产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尝鲜果蔬、之浦农业为代表的特色果蔬种植园。

(三)做精做优智慧生态茶园。持续推进全域1.5万亩西湖龙井智慧生态茶园建设,全力构建“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产业服务、乡村治理”一体化应用。推进全域茶园无人机飞防植保,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逐年减少喷药次数,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新技术示范应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开展西湖龙井茶“碳标签、碳足迹”示范试点。强化西湖龙井茶标识源头管理,严堵茶标买卖漏洞,开展茶地面积动态调整。

(四)做强做深农业“双强”行动。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要求,保护特色农业种质资源,打造现代种业成果转化示范地,推进农作制度创新,强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成1个农事服务中心。健全秸秆综合利用、肥药废弃包装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机制,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5.5%以上,肥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和废旧农膜回收率均90%以上。发挥农机购置政策补贴引领作用,引导农业生产主体购置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加快农机产品迭代升级,建成1个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实现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3%以上。

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五)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先行。根据《浙江省村庄规划“一评估两覆盖三提升”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进双浦灵山单元、龙坞乡村单元村庄规划编制,研究乡村地区自然禀赋、人文地理状况,深入挖掘潜在资源,严格耕地保护、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要素有序流动、有效利用,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先行先试。

(六)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体制机制,巩固拓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成果,狠抓全域美丽长效管理,标本兼治彻底解决农村顽疾死角,尊重村庄原有肌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互利共赢机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实现运行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精准化、回收利用资源化、末端处理智慧化。

(七)未来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聚焦聚力“一统三化九场景”,突出差异化打造、片区化联动、宜居化底色、农文化底蕴,加快未来乡村提质扩面。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未来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因地制宜编制西湖区乡村全域产业规划,组织开展职业经理人行动、赛马行动、最美评选等系列活动。破题乡村运营管理,着力打造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独具西湖魅力的中国标杆、国际示范未来新乡村,探索共建共享共美共富的未来乡村西湖模式。力争创建全区20个未来乡村,其中省级未来乡村4个、市级未来乡村7个、区级未来乡村9个。

(八)林水资源保护持续提高。建立区、镇街、村社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发挥牵引作用,提升林业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大力实施科学绿化,推进森林资源稳量提质,完成国土绿化500亩,坚决整治违法占用林地和乱砍滥伐问题。聚焦铜鉴湖、北支江、城西南排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全面提升水利基础设施防洪保障能力。强化小流域山洪防御预警监测,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提升山洪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和灾害防御能力。开展之江地区防洪薄弱环节研究,掌握防洪排涝体系突出短板、隐患以及防洪风险,高质量提升之江地区水安全保障水平。

五、实施乡村治理行动

(九)打造治理有效的阳光村居。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迭代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完善属地管理事项清单。健全镇街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实行乡镇街道模块化改革。建立集体三资“云管理”、党务村务财务“云公开”、村干部“云监督”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持续推进省级善治(示范)村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

(十)打造五廉协同的清廉村居。从组织设置、议事决策、权力运用、日常管理、权力监督、组织生活、队伍建设、工作保障等8个方面着手,落实规范村社组织运行若干举措。坚持开展年度村社财务清理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围绕村级各业合同、集体产权交易、大额资金存放、非生产性开支、重大事项民主决策、集体“三资”公开等重点,持续开展侵占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问题集中治理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腐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村社事务推行精细化管理,以规范村社小微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五廉”协同,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

(十一)打造高效运行的数字乡村。聚焦数字乡村前沿领域,以数字化改革撬动乡村全方位变革,激发数据生产要素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催化作用,建设场景化、人本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乡村,全域打造数字乡村。推广“浙农”系列应用,延伸乡村“长富云”“桐富云”等数字化场景,打造“一村创新,全区共享”的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典范。推动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和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

(十二)打造以人为本的乡村服务。实施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程,推动教育、医疗、民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建设“一键养老”“七彩托育”“辅具智配”“劳资E治理”“校园健身一件事”“之江区域智慧水利数字孪生”“西湖龙井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应用场景。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支持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全域推进健康村镇建设,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新(改、扩)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健全区、镇街、村社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探索构建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加强困难妇女、困境儿童及残疾人等关爱服务,提升建设规范化残疾人之家1家。

六、实施农民共富行动

(十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分“股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保“本金”,保障农民从持有集体股份中获得收益,从家庭农业经营中获得收益,持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收“租金”,保障农民从基础设施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农村环境品质提升中获得收益,实现“美丽环境”拉动“美丽经济”,持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赚“薪金”,保障农民依靠技能本领获得收益,持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低收入农户政策发放“救助金”,保障低收入农户从综合帮扶救助和城乡社会救助中获得收益,持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多渠道打通“致富路”,开启“增收门”。 

(十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围绕10%留用地开发抓发展,统筹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发展合作经济,深化村企结对三年行动,强化农业农村要素保障。实施农民持股共富计划,打造“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2.0版,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有序推进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引导多渠道壮大集体经济,鼓励探索发展实体经济。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改革,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村级“三资”管理水平,加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鼓励运用工商资本和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十五)深入推进“两进两回”。积极引导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破解乡村要素制约,加速资源要素流向农村,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农民素质培训,加大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力度,全年培训农民2500人次以上,为乡村振兴锻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生力军。实施农民创业促进行动,引导农户入股各类经营主体合作创业。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农民在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领域就业。以涉农优质企业和工作基础扎实的村团组织为主要力量带动,助力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创新人才培养。

(十六)打造结对帮扶升级版。立足西湖优势,派出优秀挂职干部,落实结对帮扶资金,深入开展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和甘孜州九龙县东西部协作,贯彻市委深化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山区4县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西湖区—淳安县”区县协作、山海协作、联乡结村等结对帮扶升级版,深入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活动。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驻村工作组。迭代升级低收入农户帮促,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高于农民收入平均增速。发挥新型帮共体作用,健全社会资本、公益组织开放式共同帮促的激励机制。

七、强化工作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统领。毫不动摇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引导全区农村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十八)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入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农村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惩治高压、权力归笼、思想自律三管齐下,以坚强的定力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定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突出实践标准、实绩依据,树立正确选人用人风向标。优化农村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评价制度,大力弘扬唯实惟先、务实朴实的工作精神。

(十九)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力度。统筹区级村庄规划布局,排摸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建立规划留白机制,预留指标用于点状乡村产业用地。规范设施农业用地,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版。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

(二十)保障农业农村安全生产。高度重视防汛防台、森林防火、农村疫情等安全工作,深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执行,对安全生产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违法行为打击制止不力的,考核采取一票否决。根据亚运会生物安全通道建设标准,加强马属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巡查,为亚运马术赛事保驾护航。在“防”字上下功夫,落实预案机制、配备人员力量、迭代装备设施,查找安全生产监管问题,切实提升长效管控能力,为亚运会和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氛围,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