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我区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区食药安办现印发《2022年西湖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西湖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3月11日
2022年西湖区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22年西湖区食品安全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十次会议精神,以打造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坚持“四个最严”,全面落实四方责任,全力保障亚运食品安全,扎实推进“双安双创”,全面贯通数字化应用,健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大力提升专业监管能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底线,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夯实基础,深化食安权责机制
1.落实党政同责。2022年将申报并完成“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党政同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实保障。在区、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化基础上,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跟踪督办、履职检查、实绩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不断压实党委领导责任、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研究制定《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考评办法》,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考核,完善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的食品安全工作权责顶层架构体系。
2.夯实基层责任网络建设。持续完善区食药安委和区食药安办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研究制定、实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打破部门间壁垒,凝聚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合力。落实基层食安办分级分类和星级动态管理,全面推进四星级镇街食安办创建提升,申报创建2-3家五星级食安办。组织开展全区食品安全网格员大培训,推动基层人员队伍能力提升和充分履职,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共建共享。
二、数字赋能,构建全程可溯链条
3.推进“浙食链”系统应用。根据省市局“浙食链”有关要求,加快部署和推进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入场销售者、重点餐饮服务单位等市场经营主体“浙食链”系统应用,并向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延伸。按照市局下达的指标任务,推动有关食品生产企业全品种赋码,肉类、进口水果等重点品种应用全覆盖。明确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责任,督促相关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做好追溯信息的生成、采集、上传等工作,打通“农田到餐桌”全链条,构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体系。
4.深化“浙冷链”物防工作。坚持精密智控,做好“人物同防”,严格落实“浙冷链”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的冷库企业基础信息库,常态化开展线上巡查和线下检查,确保冷链食品、进口食品和进口水果等领域“全受控、无遗漏”。优化提升冷链进口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严防冷链食品输入性风险,督促相关食品企业落实“三证一码”,按照“四个不得”要求,严格做好冷链食品从入口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的常态化闭环管理,确保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浙冷链”系统赋码率和扫码率保持在100%,第三方冷库完成网上备案全覆盖,70%以上大中型流通环节食品冷库企业接入食品冷链风险智控系统。
5.推进“食安监管云平台”建设。完善市场监管指挥中心功能建设,强化提升食品安全预警和处置能力,推动数字化、智慧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度融合。创新试点重大活动、重点行业视频监控和现场巡查机制,试点开展校园及周边、养老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视频抓拍计分管理办法,通过优先推荐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红榜企业宣传、降级食品安全评审等级等举措,做好褒优鞭后,实现数字化食品安全监管闭环处置。
三、闭环管控,提升风险治理水平
6.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监管。实施食品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对接案件查办系统、食品抽样检验系统、企业奖惩情况等,每年实行一次动态调整。推动建立风险分级与双随机监督检查融合联动机制,确保风险分级全覆盖、风险处置全闭环。2022年底,实现持证食品销售者100%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7.加强抽检与风险监测。深化食品抽检分离改革,落实“抽、检、处、研、控”一体化建设要求,健全完善三级抽检任务“双随机”抽样、收样、认定、合同、盲检等制度。2022年全区食品安全抽检检测任务按照每千人5.6批次的标准(含区卫健系统每千人1批次的风险监测计划数, 具体方案由卫健系统另文下发),由监督性抽检(3950批次)、风险监测(600批次)组成。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上报率、核查处置完成率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均达到100%。推进基层食品抽检能力规范化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使食品抽检成为基层执法人员一项基本功。
8.完善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区、镇(街道)两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推动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专家应急决策咨询制度和应急检验检测“绿色通道”,提高分析研判和应急响应能力。组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开展食源性事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送规范化流程分级培训,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工作质量。完善食品舆情收集和快速响应机制,制定食品案件信息发布规范,建立食品安全谣言监控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四、克难攻坚,实施五大专项行动
9.实施“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坚持“以创建促工作”理念,以“双安双创”为总载体和主抓手,积极申报“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组织发动各镇(街道)和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心聚力、协同完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杭州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跟踪评价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把创建标准转化为日常监管工作内容,推进创建工作长效常态。
10.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强化与教育、卫健、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共同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持续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现中小学幼儿园落实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度和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制度100%、学校建立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100%、学校大宗食材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100%。加快推进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消C进度,所有校园幼儿园食堂量化等级达到B级以上,校外供餐单位HACCP或ISO22000认证率达100%;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基本建成一张网、全覆盖;强化春秋季开学期间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校园周边200米范围食品经营单位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11.实施食品安全民生保障行动。高标准、高效率推进省、市、区三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农村家宴规范化产业化市场化“三化”试点工作,实现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智控应用场景(众食安APP)使用率100%。统筹推进省、市局开展的“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示范小蔬菜门店”创建工作,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指导城市综合体、美食街、重点商圈等餐饮聚集区实施提升行动,创建“阳光餐饮街区”,持续开展网络订餐净网行动,努力实现“外卖封签”和“阳光厨房”全覆盖,积极创建“网络订餐放心厨房”和“放心消费餐饮示范单位”。
12.开展食用农产品专项提升行动。根据全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动安排,联合区农业农村局,重点推进地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落实,推动建立健全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加强域内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完善投入品质量追溯制度,“推动地产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规模主体使用全覆盖”。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严厉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保障流通环节重点食品品种质量安全。加强与商务部门协同,着力解决粮食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污染、霉变、农药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
13.开展“迎亚运”食品安全保障护航行动。按照“精细、精准、精致、精彩、经典”的目标要求,坚持”高标准、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专班体系、责任体系、指南体系、供应体系、检测体系、数字化体系、治理体系等“八大体系”,确保亚运会保障区域内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开展“迎亚运”小餐饮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发动全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网格员配合市场监管部门拉网式地排查整治沿街小餐饮店,坚决消除小餐饮店存在的消毒保洁不落实、后厨卫生脏乱差、食品存储不规范等隐患和问题。组织开展“2022昆仑”专项行动和“2022剑锋”收网行动,强化行刑衔接和案件移送,严厉打击使用过期食品和食材、滥用食品添加剂、来源不明冷链食品、农产品违禁药物和常规药物严重超标等食品、食用农产品领域的重大问题。
五、科学引导,构建食品共治体系
14.形成多方参与社会监督格局。按照“良性互动、理性制衡、有序参与、有力监督”的食安共治体系建设要求,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督查机制;发挥食品安全监督协会、志愿者队伍和专家委员会等组织的自律、监督和咨询作用;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强化监管部门与主流媒体合作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健全举报人保护制度。积极引进食品安全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解决监管力量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升协管成效。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提质扩面,集体食堂、农村家宴、农贸市场、大型商超等重点领域参保比例达到100%,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保比例达到50%以上。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主要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覆盖率、合格率均达到100%。
15.着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继续开展生产食品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通过结合案例学法律、结合专业讲服务、结合现状讲发展、结合疫情讲政治的四讲活动,注重提升辖区食品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规范辖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并通过开展专业能力测试,发现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的检查,进一步提升食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
16.广泛开展食品科普宣传教育。加强普法和科普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逐步推进食品安全全民教育工程建设。对各类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持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在西湖区留下中学、九莲小学等杭州市校园食育基地的基础上,联合区教育局在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进一步推广食育教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三进”活动等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合理膳食,拒绝餐饮浪费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馆宣传基地作用,建立监管部门、公众传媒、镇街村社的协作科普宣传机制,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和科学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