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2022 年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各自职责和实际,积极与砀山县做好对接,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附件:1.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
2.2022年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29日
附件1
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
按照国家发改委《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通知要求,根据省、市统筹安排,我区将着力开展对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合作帮扶工作。结合两地区县实际,现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扎实推进西湖区结对合作帮扶砀山县工作,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一体化发展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格局。
二、合作原则
1.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合作点和互补点,建立和完善合作帮扶工作机制,互学互鉴,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引导和推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帮扶,以项目为载体,依托各类园区、展会、互联网等平台深化产业和经贸合作。
3.坚持立足实际、循序渐进。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两地合作基础和实际,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务求实效、聚焦聚力聚集,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合作交流。
4.坚持统筹协调、融合推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提升区域发展平衡性与协调性,统筹合作与帮扶相结合,既推进帮扶工作又体现互利共赢,统筹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促进全面、深度、共赢合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结对合作帮扶,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到2025年两地合作帮扶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形成多领域、多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合作体系,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相结合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格局。到2030年,合作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经济融合度进一步提升,重点合作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全面深度的合作帮扶工作格局。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进一步缩小,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得到明显提升。
四、重点任务
根据国家、省、市明确的重点任务,结合两地实际,拟订重点合作帮扶任务如下:
1.服务共商、产业共链。根据市级统一部署,积极对接两地“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补齐两地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对已落地砀山的西湖企业加强服务,扩大市场,引导产业链配套项目落户砀山,支持两地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方向开展合作,加强两地数字产业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产业数字化平台。(责任单位:区发改经信局、区投促局、区工商联)
2.资本共设、项目共推。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共同争取国家和省、市级产业基金合作与支持,梳理重大合作项目清单,推动两地重大合作项目和资本对接,推动两地金融业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投促局、区商务局)
3.农业互链、农品互销。发挥两地农产品产与销比较优势,加强两地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共同拓展砀山-西湖优质农产品供应渠道,共同打造杭州“菜篮子”砀山基地。支持企业、社会资本参与砀山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推动两地农优产品精深开发、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和营销网络构建,数字农业发展合作。(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工商联)
4.人才互培、资源共享。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职业技能人才共建平台和合作服务载体,针对两地供需,共同培养各类专技人才和市场需求的家政、护理等专业人员,加强人才资源市场、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合作。支持双方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等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开展人才专家互访交流活动,建立两地人力资源赴对方就业和创业创新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
5.文旅互融、市场共拓。深入对接两地文旅市场需求,共同开拓优势旅游资源合作。联合开发跨省市旅游路线和新产品,推动两地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协助砀山县深入对接西湖市场,引导西湖优秀文旅企业参与砀山“酥梨之乡”的文化品牌开发建设,推动两区职工疗休养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文旅集团、区总工会)
6.民生共兴、成果共享。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现代化医院建设、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医保异地结算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采取线上线下诊疗、培训等方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面向老龄化社会,在医养结合、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探索;推动双方教育合作交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开展师资能力、素质提升及学生研学交流,探索两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路径。(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
7.改革共促、经验共享。加强合作交流,在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市场环境、政府诚信等方面互鉴互学。加强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治理等方面的交流,支持砀山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和营商环境再造。(责任单位:区发改经信局、区审管办、区市场监管局、区数据资源局)
8.干部挂职、互鉴互学。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安排,开展两地干部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推进两地干部互鉴互学,支持两地重点部门选派干部挂职锻炼、交流学习,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两地合作帮扶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
五、工作机制
1.高层会商机制。设立两区高层对接机制,定期开展互动交流,共同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研究决策重要合作事项。
2.部门责任机制。涉及重点合作领域的两地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协同推进结对合作任务,围绕“十四五”规划及各领域合作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及时互通信息、互相借鉴,共享机会、共谋发展。
3.任务协调机制。两地结对牵头部门加强常态化对接联络,共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协同推动合作内容项目化、企业市场化、工作机制化,定期协调结对合作工作进展,梳理年度重点合作事项清单,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标两地协议和年度任务逐项跟进落实。
附件2
2022年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
围绕《杭州市宿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中八项重点任务,制订《2022年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
一、共构结对工作体系
1.制订工作方案。根据国家发改委实施方案和省、市发改委要求,结合砀山县建议和两地实际,制定《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2022年西湖区-砀山县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责任单位:西湖区发改经信局、砀山县发展改革委)
2.开展高层对接。协调两地领导开展高层对接,明确两地合作帮扶工作方案,推进农产品产销、人力资源、农业产业合作、旅游等领域合作。(责任单位:西湖区发改经信局、西湖区农业农村局、西湖区文广旅体局、西湖区商务局、西湖区供销社、西湖区人社局、西湖区投促局,砀山县发改委、砀山县经信局、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砀山县商务局、砀山县人社局、砀山县文旅体局)
3.建立合作机制。充分沟通、协商一致。两地相关部门加强对接,围绕目标要求和重点领域,由点到面、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谋划启动结对合作帮扶工作,共同制定年度重大合作事项清单,有序推进,务求实效。(责任单位:西湖区投促局、西湖区人社局、西湖区农业农村局、西湖区卫健局、西湖区教育局等相关主管部门,砀山县直对口单位)
4.做好宣传引导。科学谋划年度工作,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合作帮扶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引导产业园区、企业、商(协)会等市场主体参与合作帮扶。(责任单位:西湖区委宣传部、西湖区投促局、西湖区工商联、西湖各镇街、国企、平台,砀山县委宣传部、砀山县工商联、砀山县投资促进中心、砀山经济开发区)
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5.促进改革经验互鉴。加强业务交流,在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市场环境、政府诚信等方面互鉴互学,分享借鉴西湖区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等改革经验,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责任单位:西湖区数据资源局、西湖区审管办,砀山县发展改革委、砀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砀山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
6.促进创新成果共享。发挥“民呼我为·西湖码”、西湖“一键办”、“西湖粮食银行”等经典场景开发应用成果作用,助力砀山县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化社会、迭代升级城市管理。(责任单位:西湖区数据资源局、西湖区信访局、西湖区审管办、西湖区民政局,砀山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砀山县民政局)
7.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分享西湖服务民营企业经验做法,培育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构建以“亲”“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政商关系,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共同打造跨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两地间企业交流合作共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支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责任单位:西湖区发改经信局、西湖区市场监管局、西湖区工商联,砀山县经信局、砀山县市场监管局、砀山县工商联)
三、共探省际产业合作
8.探索省际园区合作。探索产业合作园区共建,引导有意向的企业到砀山园区投资兴业,分享西湖区园区运营经验,助力提升砀山园区运作水平。(责任单位:西湖区发改经信局、西湖区投促局、云栖小镇管委会、西溪谷管委会、紫金港管委会、西湖大学城管委会办、艺创小镇发展服务中心、之江经管集团,砀山县发展改革委、砀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砀山县投资促进中心、砀山经济开发区)
9.加强产业项目合作。立足现有产业合作基础,加强两地产业项目合作,协调推动已落户砀山的西湖企业根据需求扩大产能,围绕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两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格局。(责任单位:西湖区发改经信局、西湖区投促局、西湖区科技局、西湖区财政局,砀山县经信局、砀山县科技局、砀山县投资促进中心)
10.调动民间组织参与。发挥两地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借助其平台和组织优势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两地企业相互参加对方举办的大型展会和经贸洽谈活动,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对方养老、文化、旅游、农产品等方面务实合作。(责任单位:西湖区商务局、西湖区农业农村局、西湖区民政局、西湖区文广旅体局、西湖区工商联,砀山县工商联、砀山县商务局、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砀山县民政局、砀山县文旅体局)
四、共建资本合作平台
11.推动金融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包括金融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等,鼓励开展交流、互动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成果共创”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地经济金融创新集聚发展。(责任单位:西湖区商务局,砀山县财政局)
12.建立项目对接机制。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产业专项基金合作,协调两地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单位与两地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开展交流对接。支持砀山县在西湖区开展推介和项目对接等活动。(责任单位:西湖区发改经信局、西湖区财政局、西湖区商务局、西湖区投促局,砀山县发展改革委、砀山县财政局、砀山县投资促进中心)
五、共推农业产业协同发展
13.对接农产品产销平台。引导西湖区大型超市、重点企业等参与砀山县合作帮扶,总结西湖区电商发展经验,协助砀山县搭建特色优势农产品销售和配送体系。(责任单位:西湖区商务局、西湖区供销联社、西湖各镇街、国企、平台,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砀山县商务局、砀山县供销社)
14.推进农业产业链协同。组织两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对接交流,支持西湖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在砀山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共同拓展砀山-西湖优质农产品供应渠道,共同打造杭州“菜篮子”砀山基地,推进砀山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责任单位:西湖区农业农村局、西湖区商务局,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砀山县商务局)
六、共推文化旅游合作
15.共推文旅品牌打造。充分发挥砀山县旅游资源优势,深入对接西湖市场需求,合作开发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引导西湖优秀文旅企业参与砀山“酥梨之乡”的文化品牌开发建设。(责任单位:西湖区文广旅体局、西湖区文旅集团,砀山县文旅体局)
16.共建工会合作平台。推动两地职工疗休养资源共享、人员互送合作,共推职工(劳模)疗休养产业基地和精品路线等产品,组织两地职工赴对方开展疗休养,促进两地人员交往。(责任单位:西湖区总工会,砀山县总工会)
七、共推民生事业共享
17.推进卫生医疗合作。依托两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共同发展养老、医疗等大健康产业,开展医联体、专科联盟等医疗合作,支持两地医保异地结算和重点医疗机构合作交流。(责任单位:西湖区卫健局、西湖区民政局、西湖区人社局,砀山县卫健委、砀山县医保局)
18.推进教育事业合作。支持两地基础教育学校开展教育合作与交流,通过师资交流和学生互访,共同推动两地基础教育跨区域合作。(责任单位:西湖区教育局、西湖区人社局,砀山县教育局)
八、共促干部人才互学
19.建立人才培育机制。按两地所需,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合作,在人力资源产业园合作、信息数据交流、研讨互动、资格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研究。加强两地校企合作,为西湖区优质企业培养专业人才。(责任单位:西湖区人社局,砀山县人社局、砀山县教育局)
20.开展人才交流合作。探索两地人才政策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开展人才项目交流合作。两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应用方面开展对接交流,引导高层次人才到砀山开展创新创业和项目合作。(责任单位:西湖区委组织部、西湖区人社局,砀山县委组织部、砀山县人社局)
21.组织干部挂职交流。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安排开展干部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推进两地干部互鉴互学,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协调推进两地合作帮扶重点任务。(责任单位:西湖区委组织部,砀山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