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小学物质文化提升专题督导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19 11:10:21
来源:综合教育科 点击率:

根据《西湖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督学工作计划》安排,9月中小学责任督学开展物质文化提升专题督导,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

一、特色亮点

1.发挥物质文化育人功能。三墩中学围绕地域文化,打造“清廉水月”“硕果灯彩”“求索文星”墙,建“揽茝”墙,充分发挥校园景致育人功能。公益中学以学校特色融屋、和园、融园等整体设计,校园各处均有学校特色标语、核心理念等内容展示,体现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星洲二小设有校史馆,重点打造科技特色,建立校园科技博物馆、天文台等特色育人空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航空航天特色学校。育才实验学校围绕“秀外慧中”主题,设置秀秀艺术厅、外外博览园、慧慧科技厅、中中阅读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地下车库建造“未来车站”,将育才学生绘画作品做成灯箱,以文化创意润泽童心。文溪小学与地域结合打造少儿龙舟文化研究院、龙舟劳动基地,形成校本场馆特色。文一街秀水校区打造特色轮滑基地,利用校门口场地打造“彩虹滑道”“运动剪影”,设计专属冰雪项目赛道;设计“花样跳绳”荣誉墙和“秀慧学子”笑脸墙,设计星空毕业展和AI科技展。文三教育集团文苑小学着力打造“书香文苑,亲情家园”,充分挖掘走廊、转角、墙面等空间,建有文化石、书香门、阅读广场、旋转书吧、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学子风采展示窗等,形成校园特色。

2.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保俶塔实验学校校园布置结合学校校史教育和党团队建设,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形成学校红色文化特色。之江实验和之江一中把“之江”校名、“之江”潮涌文化和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论著三者有机结合,做美做大“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之江校园文化”。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以润泽文化“水”为灵魂,构建空间节奏与色彩,校园文化标识内涵丰富,深入人心。省教研室附小从书法角度创设校园十景,开设“书香十景”小导游课程,打造课程文化场域,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建设,讲好“校园故事”。翠苑二小学校致力打造成长教室文化,布置设有习惯养成地、杉味书屋吧、团队合作场、展示探究园、个性舞台池五大板块,包含多个成长维度,打造“百草翠苑”中草药特色文化。学军小学求智校区开展党团队一体化文化建设,以“百年学军文化长廊、这里的党史很动听、学军少先队文化空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四大主题,通过空间文化氛围渲染和互动教育,传达学校文化理念。行知小学教学楼长廊运用不同主题进行美化,环境布置与课程建设结合,践行“劳动点亮生命底色、实践助力陶子成长”劳动教育理念。转塘小学象山校区以水稻为主题布置校园文化,走廊空间展示丰富水稻知识,将水稻知识与科学、饮食、民俗、学科课程等建立链接,形成学校水稻文化课程。文新小学校园构建空间课程化、项目化、实践性课程育人场,16个交互学习场馆和空间,支撑学校4季主题实践性、项目化学习课程,体现学校倡导的“生长”文化。

3.多措创新校园文化载体。云谷学校设计“弹簧教室”,打破传统班级和年级空间格局,支持探究融合创新课程等新型课程落地。西湖小学将安澜工程与西湖诗词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学校诗词长廊,教学楼中间诗歌广场,悬挂西湖文化相关内容。文华中学设置卫生角,用半开放遮挡方式让原本杂乱卫生工具在漂亮的帘布后面变的整洁有序。文溪中学少先队自发组织“公益伞·暖文溪”活动,收集老师同学们“闲置雨伞”,购置雨伞架,制定使用规则,定期维护。崇德中学深耕建校名人作品,建造“沉浸式”连廊文化,启动绿篱种植园项目,创建墙绘社团,组织各类校园文化徽标设计评比,倡导师生参与,丰富校园标语文化。西溪中学音乐长廊布置学生可以参与的互动音乐耳机、打击小乐器、课余学生自由音乐等领域,激发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积极性。上泗中学推进课程与物质文化深度融合,校园物质文化场域结合富有寓意的故事解读,宣传校园故事,让学生了解物质文化场域打造背后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碎片化缺少系统规划。一是学校文化建设存在不均衡、不协调。校园环境整体打造上学校间不均衡,部分学校变化只停留在操场等改建上,其他文化建设项目还未启动。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布置不协调,教学区内容多样丰富,但综合楼、行政楼等相对较少单调,甚至没有布置,校园文化建设零散,缺乏整体规划。二校园文化布置比较随意缺乏规范与美观。校园布置、张贴标语标牌等较多,但缺少系统整体设计,缺乏校园文化美感,甚至会出现错别字。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自身特色。校园文化的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育人性还需综合考虑,部分学校还未真正提炼校园文化特色,校园环境布置整体设计感还需加强。

2.物质文化建设与内涵建设没有完全融合。一是校园物质建设与理念没有融合。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景观”堆砌层面没有融合学校办学理念,没有赋予校园故事。校园文化符号缺少故事性、温度感和育人价值,校园文化成挂在墙上口号。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学生”缺失。校园物质文化布置多从校长和教师的角度设计,成人文化多孩童文化少,个别学校“一训三风”深奥难懂,“一训三风”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多数学校一训三风内容还需要内化,师生知晓度不够高。

3.班级文化建设与环境布置相对滞后。一是班级文化建设不受重视。各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多数学校不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缺少特色和个性。个别学校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在班级醒目位置张贴国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部分班级没有布置班级特色文化。二是班级环境创设不够干净整洁。当前多数学校班级对学生物品摆放上缺少明确标准,抽屉文具、书本不够规整,学生有秩序的行为习惯需要加强。

4.校本特色场馆和功能教室使用率不高。当前较多学校建有校本特色场馆和功能教室,但使用率不高。如何更好发挥这些场馆的教育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功能教室,需要学校进一步思考。各校充分拓展读书空间,发挥图书馆作用,但实际借阅量和利用率不高。个别学校没有安排学生阅读时间和场所。

5.部分学校文化建设改造升级相对较弱。一是新建学校校园环境文化布置还在逐步实施中,校园文化建设应进一步加快。部分学校校园老旧小,物质文化提升相对困难。二是校园日常维护管理还需关注细节。个别学校绿植、灌木维护不够到位,角落较多杂草,卫生教育宣传橱窗,上下学新通道文化宣传需要加强。

三、改进建议

1.核心办学理念统领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以文化理念统领,结合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价值定位、育人目标等整体规划,让办学理念视觉化和具象化表达,让物质文化体现育人价值。重视学校历史文化传承,要有创新更要有传承,找准突破点,合理安排资金,有计划推进,形成系统、具有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校园文化。

2.物质文化建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与学生精神成长对接,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学生体验,让校园环境更多呈现学生参与和创造过程。讲好校园的故事,唱好校歌,增强学生对学校归属感和自豪感。

3.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育人环境。班级文化布置要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班级里看到自己,创设健康向上、富有特色、适合学生特点的班级文化环境。加强楼梯文化布置,让校园每一条廊或者每一处地方成为课程故事。

4.关注细节重视功能教室使用率。关注细节,不让校园环境留有死角。重视多功能教室开发,做到数量齐全、符合标准,让学生发挥个人特长。提高校本特色场馆使用率,充分提高有限空间利用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活动及谈心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