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数字赋能,数字化改革工作亮点突出。立足退役军人工作实际需要,以实战实效为目标,拓展数字创新内涵,有效提升服务管理保障精准性。以颗粒化数据归集重塑变革。谋划制定数据库标准化运行制度,明确数据准入格式、数据更新周期、数据安全模式等,保持数据“新鲜度”。对接23个数据源,清洗、更新、补充各类数据2万余条,确保数据“准确性”。按业务需求进行分类和细化数据指标,实现“各取所需、一表输出”。以智能化评价分析释放效能。探索建设“荣誉指数”“获得指数”,通过“气象图”“工作预警”“任务下派”及相关制度,形成工作闭环,打造联通线上线下、全时全程、高质高效的管理保障体系。设置200多个分类标签,实现智能分析,将日常工作从“填空题”简化为“选择题”,实现减负增效。以场景化多元应用延伸生态。拓展“数据库标准化、颗粒化建设”和“码上游园”“码上医疗”等应用场景,列入市级试点。建设优待证申领小程序,服务2万余人,填报时间从每人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全区释放服务时长1.1万小时以上。以灵山景区为试点,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惠、优先、优待。对接联络903医院逐步实现码上就医、优先就医,提升退役军人获得感和荣誉感。 (二)聚焦精准服务,优抚优待工作夯实稳固。一是高效推进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工作。将建档立卡和优待证申领作为构建退役军人荣誉体系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瞄准目标任务,成立工作专班,抓好业务培训。截止11月18日,完成建档立卡19798人,完成率96.62%,优待证省厅通过16955人,通过率82.75%。为精准服务提供基础信息支撑。二是高标准落实优抚政策。按时发放各类资金,截止10月底,发放各类抚恤、优待、补助金4453万元,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812.99万元,优秀义务兵奖励金10.62万元。服务军队无军籍离退休职工178人,发放养老金、活动费等1459万元。三是高质量完成移交安置任务。根据指令性安置计划,圆满完成12名2021年度随军家属,16名2022年军转干部,2名政府安排工作士官安置工作,实现安置部门、用人单位、安置人员“三满意”。推行军人退役“一件事”,一站式提供退役报到、落户、社保转接等联办服务,接收退役士兵111名。四是多举措促进退役军人充分就业。发挥杭州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的作用,组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主题活动20场次,联合全市企业共提供招聘岗位703个,走访失业退役军人1000余人次,落实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精准帮扶。 (三)聚焦尊重尊崇,崇军拥军氛围愈加浓厚。持续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打造新时代双拥工作“西湖样板”。顺利通过双拥模范城(县、区)届中检查。以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为契机,对照考评细则,密切部门协作,营造崇军氛围,着力搭建社会化拥军平台。在接到突击检查任务的情况下,代表杭州市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届中检查,全国双拥检查组给予“工作扎实到位”的高度肯定。圆满完成全国军休管理保障工作现场会参观点保障任务。完成全国军休管理保障工作军休大厦、第六干休所翠苑4区现场会参观点保障任务,成为社区党建、社区养老、崇军拥军与军休工作有机融合的典型示范。深化拥军服务。春节、八一期间,区领导带队慰问驻区部队20余家,慰问退(现)役军人家庭等7类代表100名,三级服务中心(站)为全区21000余名退役军人发放建军95周年纪念品。召开老兵座谈40次,参与老兵1200名。与工商、农业、西湖文旅集团等企业签署《社会化拥军结对共建协议》,推动优待升级。丰富拥军活动。组织庆祝建军95周年驻区部队返营欢迎仪式。联合工行向驻区部队捐赠价值300多万元的户外大屏。圆满协调126名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举办“邂逅军中孔雀蓝”军地鹊桥会,开展为驻区部队送法律、送心理、送技能等“七送军营”服务10余次,惠及8000余名官兵及家属,让“第二故乡”认同感更强。 (四)聚焦作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开展典型选树。评选2022年西湖区“最美退役军人”10名,“最美拥军人物”8名,积极推荐,1人获市“最美退役军人”提名奖、1人获市“最美拥军人物”,首届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焦德尚创业事迹荣登央视七套《老兵你好》“兵心耀之江、奋进共富路”。发挥基层建设中坚作用。坚持在过程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向能力上聚焦。当前村社中有30名“兵支书”、191名“兵委员”,经济合作社中有22名兵董事长、107名委员,成为全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发挥志愿服务先锋作用。积极发挥转塘街道区人大代表、乡贤会、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轮值站长的作用,筹资近350万元(区人大代表个人捐赠100万元,向省财政申请150万元,四家混凝土企业捐赠约100万元混凝土)对转塘凌家桥烈士墓进行提升改造,现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全区共有以“军嫂帮帮团”为龙头的200余支8462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活跃在应急救援、平安建设、乡村振兴、服务民生、文明实践等舞台上。其中聚龙救援队生命安全科普宣传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CCTV公益频道、人民论坛网等媒体宣传报道。 (五)聚焦急难愁盼,权益维护工作坚强有力。坚持稳字当头,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持续推进风险闭环管控,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依法保障合法权益。坚持有访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案必回。全面推进“互联网+退役军人信访”,构建“贴心人”代办“操心事”的信访工作格局。全区退役军人的信访共95件(其中来访40件,来电43件,来信5件,网信7件)。二十大期间无进京访和群体访。圆满完成留下街道金某、文新街道李某2件积案化解,完成率100%。全力以赴帮困解难。完成西湖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注册,设立关爱基金资金90万,已帮扶4人次。对52名在册困难退役军人落实“每季一走访”,落实走访帮扶98人次,确保了解困难人员动态,及时提供帮扶。使用经费7万元对70名困难退役军人进行专题走访慰问。实施焕新计划2户,为低保低边家庭捐赠防癌抗癌保险。规范机制常态运行。落实领导接访、约访制度,主动约访15人,局领导接访22人次。圆满完成了“建军95周年”和党的二十大、两会、国庆等重要时段的平安护航任务。主动纳入平安西湖创建,推动权益维护工作由应急化向常态化、碎片化向体系化、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 二、2023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战略部署,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为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一)推动数字化改革出成效。以崇军指数综合评价系统为载体,持续推进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数字化改革。创建“清单化”“标准化”工作模式。以退役军人需求和实际工作为导向,采取“清单化”“标准化”工作模式,明确各级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具体要求,及时对账,及时销号,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做到全区退役军人工作“一目了然”有序推进,“一盘棋”统筹安排。提升服务能级。以实战实效为导向,加快崇军指数服务端、管理端“两端”的推广应用,使“崇军指数”在服务对象、工作人员等的使用中激发活力,同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逐步实现优化提升。加强总结提炼。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将线上线下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加强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和相关宣传,力争形成相关理论成果,将西湖优秀经验做法推广省市。 (二)推进省级双拥模范区创建。根据《关于印发<浙江省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双拥模范城(县、区)考评细则>的通知》(浙拥〔2021〕3号)精神,为弘扬双拥工作优良传统,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全省广泛持久开展双拥模范城(县、区)创建活动。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每4年命名1次,将于明年开展新一届命名工作。为争创新一届双拥模范区,我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双拥工作根本遵循,全面提高新时代双拥工作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将双拥工作纳入党管武装工作重点,健全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健全基层双拥服务体系,协调推动合署办公制度落实。广泛宣传教育。丰富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内涵,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与国防教育基地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双拥文化建设,浓厚拥军社会氛围。落实政策法规。贯彻执行《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政策法规,落实接收安置、就业创业、抚恤优待等工作,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军民共建。经常化、制度化开展双拥活动,引导驻地部队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地方政府积极支持部队建设改革,牢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 (三)健全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根据《转发<退役军人事务部等7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浙退役军人厅发〔2022〕3号)精神,为加强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好服务国防建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按照应转尽转、循序渐进原则,于2023年底完成退役军人人事档案转接,并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人事档案数字化。为积极稳妥推进该项工作,落实“有专人保管、有经费保障、有必要设施、有规范制度”工作要求,下步要积极协调,解决专人负责和经费保障问题。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规范细化工作流程,建立工作考评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抓好人事档案数字化和历年退役军人人事档案接转等工作,将优待证申领和建档立卡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退役军人基础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强化基层服务站点作用发挥。协调解决基层站点人员编制问题。积极做好与区委和市局在基层服务站点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方面的协调沟通,健全完善基层服务站队伍建设工作机制,逐步解决镇街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保障水平与退役军人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及人员兼职多、流动大、能力弱、经费缺等现实问题,逐步实现11个镇街服务站站长专岗专职,全区202个村社服务站有专人负责、相对固定的工作局面,真正夯实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末梢神经,促进基层服务质效提升。充分彰显站点作用发挥。分析今年以来赴省厅市局走访、网上咨询情况,走访仍是退役军人反映诉求的重要渠道,其中咨询建议类占大多数,且大部分是直接前往,没有在区内服务中心(站)的咨询记录,从中反映出三级服务中心(站)在疏解过滤和前端哨点作用发挥上还有较大盲区。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站)的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公开各服务站咨询电话、开通码上咨询、视频接访等途径,增进退役军人与所在街道服务站的沟通和了解,把服务保障、问题咨询解决在社区内,解决在街道内,逐步实现让退役军人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