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38-9/2023-26103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4-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西湖区财政局 统一编号:
 
 
西湖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我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固树立“以当家思维担当管家职责”理念,先后荣获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年度全区综合考评总分第一、杭州财政系统第二届党建创新创优成果展评活动暨全省财政系统党建品牌金奖,有关工作获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报道肯定。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踔厉奋发,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提升保障能力

1.防疫保障更有力度。统筹并及时足额拨付疫情防控资金8.73亿元。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第一时间反应,优先安排核酸检测经费,核酸检测资金的到位率位列全市第一,开通政府采购“绿色通道”。

2.民生兜底更有速度。加快推进“两直”资金支出进度,开好惠企利民“直通车”。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到直达资金10.60亿元,支出10.58亿元,执行率达99.81%。全区用于民生类支出合计127.8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3.93%,确保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

3.教育投入更有深度。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出台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一系列政策,优先足额安排教育支出。建立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各阶段生均经费标准。2022年,各学龄段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学前和小学1030元/年、初中1290元/年、普高3500元/年、职高5300元/年,较2021年增加经费保障约3500万元,提前实现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标准达到小学标准。

(二)勇毅笃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体现担当作为

1.狠抓财政收入组织。今年以来全省全市多地财政收入仍处于负增长,在区委区政府的科学决策下,我区通过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目前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均列全市第三、全省第五,增幅分别位列全市第一和第二位,夯实共富之基。

2.聚焦政策落实助企。足额快速兑现各项惠企政策,再紧也不紧企业,多方统筹,上下整合,提速优能,目前已累计兑现各类惠企扶持资金29.01亿元,前三季度政策兑现较上年提速51.49%,减税降费合计71亿元,相关工作获柯吉欣副市长批示肯定。修订《杭州市西湖区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健全政府产业基金体系,截至目前累计设立子基金12支,上市公司纾困资管计划2个,基金撬动社会资本26.88亿,已投资项目金额22.27亿,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子基金投资的6家企业已经上市,估值合计增长207%。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2022年下半年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价格扣除优惠从6%-10%提高到10%-20%。

3.启动房租减免惠企。第一时间根据中央和省市减免国有房租政策精神,于3月30日发布全省首个国有企业房产减租细则,后续并按要求及时补充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减租政策。全年累计减免租金1.08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157户。

4.推进融资担保稳企。出台《关于西湖区融资担保助力企业稳健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防止盲目限贷、抽贷、断贷。新政策出台以来,共走访区内企业100余家次,支持小微企业30家,融资担保额度2.04亿元,其中8家融资担保额度均达上限1000万元;转贷基金累计发生额8.38亿元,涉及企业90家次,有效降低辖区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用“真金白银”为企业解决困难,稳定发展。

(三)统筹谋划,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发挥支撑作用

1.持续提升国企融资能力。加强对国有企业融资利率指导,通过增加发债等直接融资比重,开展高成本存量贷款置换降率增收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截止目前全区国企平均融资成本约4.08%,同2021年融资利率相比下降38个bp,预计节约财务成本2.45亿元,融资成本逐年下降。

2.持续谋划国企管理改革。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属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国企人才集中统一招聘流程。按照省市区委统一部署,将全区6个区属集团党委及其下属党组织、党员归口我局党委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水平。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申请增设事业机构协助承担国资监管职能。

3.持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定落实5年隐性债务化解专项行动目标不动摇,全年化解隐性债务104.88亿元,全面完成隐债清零工作。我区综合债务等级今年已下降到绿色(最低风险区域)。以市政府经责审为契机,化挑战为机遇,通过向南京特派办积极沟通做地模式等问题,争取到市土地出让金返补我区44.05亿元,有效缓解我区资金周转平衡,保障国企经营稳定。用足市政府“暂停收取2022年土地出让金中7%社保用于各区县化解隐债”的惠区政策,全年争取资金11.47亿元。

(四)锐意进取,在加快数字化改革中倾注智慧力量

1.“浙里报”应用提级扩面。自5月23日完成全省第一笔一般事项报销场景实际应用起,积极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实现全区374家预算单位上线“浙里报”平台,截止目前累计通过“浙里报”产生业务5808单,报销金额超过2992万元,应用活跃单位307家 ,成为杭州市十三个区县中第二个达成应用活跃区划要求的城区,相关工作获省财政厅尹学群厅长批示肯定。

2.“资产云管家”提效升级。积极在区城管局、区教育局和三墩镇开展试点应用,通过“数据最多录一次”和“数据线上流转”,完善各岗位间协同能力,提升各单位间资产管理效率,截止目前系统已处理采购、登记、核算等各类线上数据4486条,入选全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十大优秀案例。

3.“财政大脑”提质创新。全力贯彻落实省财政数字化改革关于“财政大脑”的建设部署,深入探讨通过建设财政领域“大脑”智能模块,提升财政部门精准服务、态势感知、风险预警、趋势研判和辅助决策等能力。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为财政大脑的实施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五)守正创新,在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中彰显实干精神

1.坚持落实政府过紧日子。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精神,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的通知》,牢固树立铁心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累计约4亿元。健全完善镇街平台财政收支平衡预警“三色码”动态管理机制,提升镇街风险防范能力。

2.坚持加强政府投资监管。严格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规范政府投资建设程序。截止12月底,审核各类政府投资项目估算、预算、结算1409份,审核金额140.96亿元,核减不合理费用8.64亿元,核减率6.13%。审核合同146份,审核金额5.19亿元。

3.坚持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强化事前绩效评估,把好预算资金总关口,累计评估32个项目20603.92万元,最终核减项目6个,核减资金8539.26万元,核减率达41%。创新实施线上事中监控,紧盯资金执行总进度,对全区74家预算单位1441个项目的资金执行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实施“双监控”。深化事后绩效评价,收紧低效资金总需求,对区执法局2019-2021年道路保洁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6.5亿元,通过定额成本测算剔除预算编制时不合理因素,确保财政资金精准投放。

4.坚持创新会计行业管理。推动省会计学会会计领军人才工作委员会入驻西湖区注会评估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开展“助企直通资本市场,稳进提质共同富裕”三服务活动。参加全市会管工作先进经验交流,全省财会知识大赛西湖区参赛工作荣获组织奖。截止12月底,西湖区会计从业人员达到七万余人,会计人才素质明显提升,其中:中高级会计师1万多人,中级报名人数在杭州地区其他区县(市)中排名第一,注册会计师10840人,代理记账机构行政许可工作实现“零次跑”,满意率、主动评价率均达到100%。

(六)行稳致远,在加强党建引领中保持正确航向

1.全面发展行业党建。围绕“党建强 发展强”融合发展目标,创建“12456”工作法,构筑“红领会西湖”党建品牌生动实践,作为唯一区县级行业党组织入选杭州市第一批“双强”实践示范点,“胡少先工作站”红领助企服务获《中国会计报》头版点赞。

2.全力提升机关党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创新学习机制,奋力打造财政铁军升级版。全年共计开展各类理论学习24次,讲党课17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组织开展业务培训8场次,意识形态领域舆情培训1次,看警示教育学习片4次,累计参训干部700余人次。

3. 全优建设变革型组织。积极贯彻落实省厅建设变革型组织、提高干部重塑变革能力的相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和组织重构,实施“七大行动”重塑“六新组织”,以行业党建“小切口”反映变革型财政组织建设“大场景”,积极争创变革型财政组织省级试点单位。

4.全情拓展财政服务。以宣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稳进提质政策为契机,深入开展“稳进提质”走访服务调研月专项行动和“奋进新征程”服务月专项行动,共计走访服务各类部门、镇街和重点企业80余家,着力解决一批一线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体现财政工作的务实性、财政服务的精准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短板

(一)预算收支管理的不可控

“三叠加”“三碰头”导致收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助企纾困、民生保障、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化解债务等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大。

(二)政府投资收支的不对等

近年来,土地收入和政府投资“逆差”逐步扩大。仅三墩互通、紫之隧道、文一西路延伸和杭富城际线等省市属项目,全年就需支付近40亿元。但与此同时,区得土地出让收入锐减,2022年全年区级到账(不含留用地)66.34亿元(包括未来社区地块资金22.2亿元);扣除成本部分,土地出让金收益部分仅到账30亿元。收支不对等、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不对应

部门“重投入、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意识还没根本转变,绩效管理依然任重道远。绩效目标和项目预算的制定不够精准,绩效目标和项目执行进度及完成情况不对应,绩效评价机制的运作不够充分。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引领发展、实事求是稳进发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谋定而后动,对标对表、精准施策,重点做好“稳”“抢”“守”“强”“新”五篇文章,在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善之区新征程中奋勇争先。

(一)稳住收支大盘,全力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1.高质量组织财政收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事求是稳进发展,对全区收入形势进行跨周期分析,针对性破解。紧密向上对接,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和动向,在形势不断变化中争取更多主动,早预判,早应对,抢占时间窗口,抢时间抢税源,开跑就是冲刺。全面梳理研判非税收入,挖掘各级各类财政收入潜力,依法统筹非税收入收缴工作,为收入盘子增加新的增收点。

2.高效率紧盯做地出让。关注全年重点筹资地块,增加可用收入。根据目前规资部门数据统计,2023年,预计我区区级到账资金68亿元(不含留用地),其中2023年新成交地块预计成交总价107亿元,预计到账33亿元;存量地块收入预计到账35亿元(含未来社区地块资金22亿元),全力保障文三数字街区、民生综合体、未来社区、未来乡村、“一湖三镇”等重点项目建设。

3.高站位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坚持保重点、稳运行总基调。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积极推动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和政府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集中财力保障民生兜底、稳经济运行等重点支出,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既做大财政“蓄水池”,也算好财政“精细账”,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4.高强度落实政策兑现。加强中央、省留抵退税转移支付补助和本级财力统筹力度,突出政策实效性,精准定位、及早谋划,不断优化细化预算支出结构,确保各项减负纾困政策措施直达快享,加快政策兑付进度。充分释放财税金融政策红利,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强对数字经济、空天信息、生命健康和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支持,提升全区产业能级。

(二)抢抓政策机遇,奋力攻坚共同富裕先行

1.积极争取抢抓债券发行。主动抢抓国家提前下达2023年专项债券额度的窗口期,尽早部署专项债券储备谋划工作,建立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定期会商机制,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专项债券发行额度,积极支持我区重大项目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发挥两种政策促进有效投资最大效用。

2.精准对接抢抓政策倾斜。针对国家和省市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科技研发、人才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精准向上对接,争取更多有利西湖发展的政策倾斜和项目资金扶持,精准制定科技、数字经济、促消费等民生扶持政策,发挥财政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撬动作用。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推进扶持政策动态精准调整,支持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优质税源企业。

3.主动服务抢抓科技升级。抓住华大研究院、115项目、国科大、航天五院等科技项目的契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积极落实“科创强区”战略,持续加大区级科技投入,支持浙大城市学院云栖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环浙工大创新创业集聚区、环浙大人工智能产业带、西湖大学实验室及产学研基地等高校经济建设。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做大做强“三城一谷六小镇”,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守好风险底线,竭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1.坚决守好基层“三保”。进一步增强“三保”力度,科学编制预算,贯彻“零基预算”的理念,在年初预算编制中足额安排“三保”支出、执行中优先保障基层“三保”和防疫情、稳就业、保民生等需求。不断提升基层财政防风险能力,指导镇街做好收入和支出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坚决守住“三保”底线,化解镇街“三保”风险。

2.坚决守好债务防范。坚持“狠抓收入、严控支出”的理念,努力实现“债达峰”。按照“保障续建项目、优先专项债项目、严控费用性项目”的原则和“开好前门、开足前门”的要求,增加直接融资总量用于区内加大补短板、增后劲等领域的项目投资。持续动态管控融资成本,抢抓资金流动性充裕窗口期,鼓励发行公司债券、PPN、ABS等直接融资产品,持续对高息贷款开展置换,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3.坚决守好财经纪律。完善“三公”经费管理机制,严控一般性支出,建立“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机制。强化对“三公”经费的执行监控,在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等环节同步预警监测,实行全流程管控。完善现行产业政策中与税收挂钩的条款,充分考虑根据多维度指标给予企业扶持,避免仅单一税收维度及简单按比例对企业进行奖励,维护良好营商环境。

(四)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1.加速深化财政数字化改革。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系统重构、制度重塑、赢得主动,形成致胜未来的体制机制新优势。开展财政大脑试点工作,组建西湖财政大脑工作专班,确立月度晾晒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夯实技术底座,强化技术运用,争取形成更多西湖财政标志性改革成果。

2.加快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及时部署实施“浙财惠民”应用,实现公共服务便利化、补贴管理高效化、决策科学智能化。启动乡镇财政基本情况模拟填报,确保预算管理一体化执行系统整体切换上线,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执行系统全区全覆盖。

3.加紧落实改革试点应用。扎实推进“浙里报”“资产云管家”等全省试点改革应用。探索实行全线上绩效评估模式,通过动态监控强化与预算一体化系统的协同作用,“以小切口推动大转变”持续创新财政绩效管理。强化政府采购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优化商品价格管理,有效预防政府高价采购风险,确保规模采购的价格优势。

(五)寻求全新突破,聚力打造变革型组织

1.在行业生态上有新突破。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注会评估行业高质量发展,做优平台,嫁接丰富优质资源,为我区招引企业、涵养税源提供优质企业“资源库”,促进我区产业融合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

2.在融资担保上有新突破。加强与上级部门业务合作,主动对接,针对不同对象,定制个性化政府融资担保方案。最大限度的满足有资金需求的企业能获得融资,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完善与金融机构风险分担方式,通过批量业务授信,实现见贷即保,努力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的受惠面。

3.在国企管理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指导各区属国有企业健全完善规划投资、产权管理、财务评价、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制度建设,有序推进国资国企数字化监管系统改革。围绕“突出主业、聚焦实业、做精一业”目标,落实分类分级监管,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