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MB1674912/2023-26685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5-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广旅体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复函


 

江岚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双减”背景下加大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的建议》(第4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区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公安分局及各镇街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持续升温,部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肆意涨价、违规倾销课时的问题,侵害家长利益。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纳入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审核流程,提供保障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双减”成效,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区文广旅体局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各级政策文件,优化路径,简化流程,细化服务,加快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工作落地,颁发文化艺术类、体育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全市首家准入“证书”。截至目前,共完成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346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27家,居杭州市前列。一是注重优化流程。积极对接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窗口,实现“办学许可证注销”“机构名称预核变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一站式审批,将业务纳入政务服务2.0,推动“掌上办”“网上办”,在流程、材料双优化基础上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承诺即办件,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二是突出优质服务。梳理形成《申办指南及问题解答》,在微信公众号“西湖文旅发布”公布,提供政策解答、一次告知、帮助填表等一条龙服务。启动“容缺受理”,材料线下提交,窗口工作人员延时下班。三是打通堵点难点。聚焦培训机构反映集中的教师资质、消防意见书、民办非等环节的堵点、难点,探讨交流现阶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各窗口积极协作、商定解决方案,主动“靠前”服务,确保培训机构平稳转型,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投资的营商环境。

二、规范培训管理、严防风险隐患。一是对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文化艺术、体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逐个进行检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对培训教材和从业人员抽查巡查,严防文化艺术、体育类非学科机构违规开展学科培训或聘请无资格证的老师。二是严格按照准入标准、审核指引和管理办法,加快落实“两个全面纳入”要求,全面推进预收费纳入银行监管的进度,防止“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加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督检查,指导机构实行明码标价,将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开,防止出现虚假宣传、随意涨价、恶意炒作、超时段收费。三是坚持稳字当头,及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矛盾隐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不间断对文化艺术、体育类非学科机构进行“爆雷”“冒烟”监测预判,妥善处理退费、欠薪、从业人员安置等问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举报查处。一是加强“双减”政策宣传,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名师名校长”谈“双减”、小视频、文章、宣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教育观、成才观,积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理性参加非学科类培训,远离“无证无照”机构,合理安排假日生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二是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西湖码”等多种方式,畅通线索举报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对各类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将结果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黑白名单”管理、年检年审等相关事项,加强通报曝光,形成警示威慑。

下一步,根据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涉及面,区文广旅体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工作力度,引导其健康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规范准入流程,严格正本清源。严格按照审核标准,明确培训场所条件、师资条件、人员条件、运营条件、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底线要求,继续本着“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浙里办”、“浙江政务网”线上申报,线下同步受理,严格规范,保障服务。

二、开展政策宣讲、加强机构培训。一是联合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为全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规范管理政策宣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深入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宣讲活动,有效帮助机构举办者正确理解涉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政策要求,引导机构合规经营、规范办学,消除办学风险,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的公益属性,为机构老师提供相关教学培训,以训促教,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创新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

三、建立联合执法,实现问题互通。一是会同各相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二是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明确各部门联合执法具体分工,规范联合执法程序,真正使联合执法能够常态化并取得实效。三是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移送处理机制,加快实现部门间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定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适时部署集中专项整治,及时通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慑。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杨佳   联系方式:0571-89510744)           

                                                                  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5月10日

 

索引号

MB1674912/2023-26685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5-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文广旅体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3-05-22 16:09

浏览次数:

江岚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双减”背景下加大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的建议》(第4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区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科技局、区教育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公安分局及各镇街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持续升温,部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肆意涨价、违规倾销课时的问题,侵害家长利益。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纳入监管,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审核流程,提供保障服务。为进一步提高“双减”成效,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区文广旅体局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各级政策文件,优化路径,简化流程,细化服务,加快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工作落地,颁发文化艺术类、体育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全市首家准入“证书”。截至目前,共完成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346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27家,居杭州市前列。一是注重优化流程。积极对接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窗口,实现“办学许可证注销”“机构名称预核变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一站式审批,将业务纳入政务服务2.0,推动“掌上办”“网上办”,在流程、材料双优化基础上由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承诺即办件,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二是突出优质服务。梳理形成《申办指南及问题解答》,在微信公众号“西湖文旅发布”公布,提供政策解答、一次告知、帮助填表等一条龙服务。启动“容缺受理”,材料线下提交,窗口工作人员延时下班。三是打通堵点难点。聚焦培训机构反映集中的教师资质、消防意见书、民办非等环节的堵点、难点,探讨交流现阶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各窗口积极协作、商定解决方案,主动“靠前”服务,确保培训机构平稳转型,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投资的营商环境。

二、规范培训管理、严防风险隐患。一是对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文化艺术、体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逐个进行检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对培训教材和从业人员抽查巡查,严防文化艺术、体育类非学科机构违规开展学科培训或聘请无资格证的老师。二是严格按照准入标准、审核指引和管理办法,加快落实“两个全面纳入”要求,全面推进预收费纳入银行监管的进度,防止“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加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督检查,指导机构实行明码标价,将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开,防止出现虚假宣传、随意涨价、恶意炒作、超时段收费。三是坚持稳字当头,及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矛盾隐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不间断对文化艺术、体育类非学科机构进行“爆雷”“冒烟”监测预判,妥善处理退费、欠薪、从业人员安置等问题。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举报查处。一是加强“双减”政策宣传,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名师名校长”谈“双减”、小视频、文章、宣讲、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教育观、成才观,积极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理性参加非学科类培训,远离“无证无照”机构,合理安排假日生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二是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西湖码”等多种方式,畅通线索举报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对各类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将结果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等级评定、“黑白名单”管理、年检年审等相关事项,加强通报曝光,形成警示威慑。

下一步,根据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涉及面,区文广旅体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工作力度,引导其健康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规范准入流程,严格正本清源。严格按照审核标准,明确培训场所条件、师资条件、人员条件、运营条件、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底线要求,继续本着“最多跑一次”服务理念,“浙里办”、“浙江政务网”线上申报,线下同步受理,严格规范,保障服务。

二、开展政策宣讲、加强机构培训。一是联合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为全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规范管理政策宣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深入推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宣讲活动,有效帮助机构举办者正确理解涉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政策要求,引导机构合规经营、规范办学,消除办学风险,切实维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的公益属性,为机构老师提供相关教学培训,以训促教,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创新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

三、建立联合执法,实现问题互通。一是会同各相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落实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二是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明确各部门联合执法具体分工,规范联合执法程序,真正使联合执法能够常态化并取得实效。三是建立健全问题线索移送处理机制,加快实现部门间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定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适时部署集中专项整治,及时通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形成警示震慑。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杨佳   联系方式:0571-89510744)           

                                                                  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