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6-X/2023-2682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6-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复函


 

钱骏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学困儿童提升学习成绩、融入校园生活的建议》(第109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浙江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了探索将“广义特殊教育服务”需求的非残疾儿童青少年纳入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在教育共富的背景下,“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是西湖教育实现全域优质美好教育的目标,也是西湖区中小学融合教育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制度建设,创新融合模式

为了保障广义特需学生(包括注意力缺陷障碍、感统失调、情绪或行为发育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等学困儿童少年)得到合适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西湖区教育局积极探索建立“一体两翼三协同”机制,以普通学校行为干预、引导、融合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需教育新模式。其中,“一体”指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青春健康教育基地为抓手,以完善的设施设备、专业的师资团队、各类创新服务为载体,辐射全区20多万学生和家长,护航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构筑亲子沟通“心”桥梁;“两翼”指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专家委员会。通过对区域内中小学的巡回指导和定期研讨,开展教师培训和质量评价,为学校和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咨询;“三协同”指“家校社(医)”和“特殊教育、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多部门、多学科联动。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公安多维协同机制,对有特需服务需求的学生,持续追踪记录。

二、提供精准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学困儿童在学龄前往往表现不明显,很难被家人发现。区教育局结合辖区内幼儿园资源教师的培养和资源教室建设,大力宣传普及各类广义特需儿童的表现和早期介入式引导方法,抓住干预黄金期。同时,从就学入口上精准把关,分类施教。在提前摸排广义特需学生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办理过缓学的当年入学儿童名单,建立健全特需儿童招生入学联动工作机制。由紫荆花学校牵头,西湖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联动,对部分有需求家庭的特需儿童进行入学前综合评估认定,建立一人一档,适宜安置教育。一方面给学校提供教育教学帮扶支持,帮助学校提前了解、积极引导;另一方面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给特需儿童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和公平良好的入学氛围。

三、配强师资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区教育局聘请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荣弟、浙江师范大学特教系主任林云强、浙江康复医疗中心主任朱晓、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周国岭担任专家,面向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组织开展“ADHD ”“学习障碍”等专题培训,为教师储备专业知识,帮助教师更科学、更专业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传导。近年来,区教育在组织课题立项、成果和专题论文评审中专门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自2010年起,区域教师开始有针对性的关注学困儿童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全区中小学个案干预中进行实践转化。九莲小学《基于资源教室有效利用的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个别化教学初探》获得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阅读障碍儿童视知觉训练的教学实践与成效分析》获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低年级书写学习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获得杭州市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留下小学《小学低段ADHD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获得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三优成果”评比一等奖。

四、促进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邀请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周国岭主任、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给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全体家长开设《孩子上学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如何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等系列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学困学生家庭的支持水平;区中小学生成长支持中心面向家长开展“和谐心”系列活动,通过线下沙龙、家长网校、成长热线、亲子面辅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富有实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切实缓解亲子矛盾。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沈宇真,联系电话:87965065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3年5月30日

 

索引号

00250216-X/2023-2682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6-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10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3-06-01 10:23

浏览次数:

钱骏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学困儿童提升学习成绩、融入校园生活的建议》(第109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浙江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了探索将“广义特殊教育服务”需求的非残疾儿童青少年纳入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在教育共富的背景下,“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向上生长的力量”是西湖教育实现全域优质美好教育的目标,也是西湖区中小学融合教育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制度建设,创新融合模式

为了保障广义特需学生(包括注意力缺陷障碍、感统失调、情绪或行为发育障碍、阿斯伯格综合症等学困儿童少年)得到合适的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西湖区教育局积极探索建立“一体两翼三协同”机制,以普通学校行为干预、引导、融合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补充的特需教育新模式。其中,“一体”指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青春健康教育基地为抓手,以完善的设施设备、专业的师资团队、各类创新服务为载体,辐射全区20多万学生和家长,护航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构筑亲子沟通“心”桥梁;“两翼”指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专家委员会。通过对区域内中小学的巡回指导和定期研讨,开展教师培训和质量评价,为学校和家长提供科学指导和专业咨询;“三协同”指“家校社(医)”和“特殊教育、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的多部门、多学科联动。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公安多维协同机制,对有特需服务需求的学生,持续追踪记录。

二、提供精准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学困儿童在学龄前往往表现不明显,很难被家人发现。区教育局结合辖区内幼儿园资源教师的培养和资源教室建设,大力宣传普及各类广义特需儿童的表现和早期介入式引导方法,抓住干预黄金期。同时,从就学入口上精准把关,分类施教。在提前摸排广义特需学生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已办理过缓学的当年入学儿童名单,建立健全特需儿童招生入学联动工作机制。由紫荆花学校牵头,西湖区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联动,对部分有需求家庭的特需儿童进行入学前综合评估认定,建立一人一档,适宜安置教育。一方面给学校提供教育教学帮扶支持,帮助学校提前了解、积极引导;另一方面畅通家校沟通渠道,给特需儿童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和公平良好的入学氛围。

三、配强师资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区教育局聘请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荣弟、浙江师范大学特教系主任林云强、浙江康复医疗中心主任朱晓、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周国岭担任专家,面向区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组织开展“ADHD ”“学习障碍”等专题培训,为教师储备专业知识,帮助教师更科学、更专业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传导。近年来,区教育在组织课题立项、成果和专题论文评审中专门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自2010年起,区域教师开始有针对性的关注学困儿童的个性化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全区中小学个案干预中进行实践转化。九莲小学《基于资源教室有效利用的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个别化教学初探》获得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阅读障碍儿童视知觉训练的教学实践与成效分析》获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低年级书写学习障碍儿童的个案研究》获得杭州市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留下小学《小学低段ADHD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获得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三优成果”评比一等奖。

四、促进家校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邀请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周国岭主任、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给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全体家长开设《孩子上学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如何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等系列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学困学生家庭的支持水平;区中小学生成长支持中心面向家长开展“和谐心”系列活动,通过线下沙龙、家长网校、成长热线、亲子面辅等方式,帮助家长掌握富有实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切实缓解亲子矛盾。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沈宇真,联系电话:87965065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