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根据《西湖区2022学年第二学期幼儿园督学工作计划》安排,4月幼儿园责任督学对家校社协同开展专项督导,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多形式建立家园共育联动机制。幼儿园家园工作机制较为健全,制度完善,家园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和家园幼儿园、黄龙和山幼儿园积极运用钉钉联心桥、家长约谈日、入户家访、线上视频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钉钉联心码设计美观,有联心码意义、使用说明、园标以及名称等。袁浦幼儿园中心园录制家长钉钉联心桥操作小视频,通过班级家长群、家长会等推广,设置“回复点对点”机制,方便家园沟通。山水学前教育集团巧用“联心桥”数据,每月将联心桥互动点赞意见梳理汇总,形成分析数据,改进园区各项工作;特制“爱的小便签”,便于家长教师及时关注孩子。翠苑三区幼儿园创建“翠伢儿携手吧”家园互动栏目,包含“暖洋洋亲子时光”和“暖爸爸留声机”两个子项目,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特色栏目“幼儿ITV视频新闻”。同仁幼儿园引导家长参与班级项目课程,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同时对家长家庭教育给予指导。枫华府第园区幼儿园依托家长资源,结合阅读节、六一等节日开展妈妈读书会、老爸进课堂等,家园互动方式更为多元。都市阳光幼儿园重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市级立项课题“双圈范式:教育共富背景下家长赋能型项目活动图景新探”,充分运用家长资源赋能班级项目课程活动。名苑幼儿园通过“云端生活告家长书”,将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电子版课程游戏资源、班级个性化、班本化活动进行宣传。
2.多途径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幼儿园扎实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切实加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文新绿城育华幼儿园每学期特邀专家面向家长开展SEL家长读书会活动,每天有一位家长入园进行视导反馈,幼儿园改进反馈。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制定《“90分父母”培养计划》,有计划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结合家长需求开展“名师、名校长走进北幼”系列讲座,受到家长好评。浙大幼教集团玉泉园区创建“家园有约、云端共育”菜单式家长学校云讲座,邀请有专业特长家长志愿者及优秀教师开坛设讲,录制100多个亲子数学游戏视频,整理出版家庭类书籍《家庭亲子数学游戏全攻略》《让孩子爱上科学的55x3经典游戏》,在园区公众号中推出。自在城幼儿园、慧仁幼儿园关注家长内在需求,分内容自主申报家长学校活动,邀请专家跟家长读一本书,针对性提升家长育儿能力。花语城幼儿园对特需儿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聘请专家带领幼儿园融合小组对家长进行点对点跟进指导,提高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质量。
3.多层面挖掘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象山幼儿园积极拓展校外、社区教育空间,利用云栖小镇科技馆、周边社区资源,开发实践课程“科宝制作”特色课程。水晶城幼儿园结合社区资源,建立适合2~3岁婴幼儿新型“家庭式”托育,通过“菜单式”研究家园共育具体实践内容,开创幼儿园托管服务新样态。浙大幼教集团西溪园区充分利用浙大高校家长资源,与浙大环资学院、医学院、设计院等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采取“大学生进课堂”“小雏鹰游学日”“紫金港春游”“泰迪熊医院”“西溪集市”等方式开展项目实践活动。政苑幼儿园对周边可利用资源进行梳理形成资源墙或资源地图,在主题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可利用资源进行活动实践;建立“幼儿园合作联盟”,充分利用家长社会、行业专家、幼儿园教师内部等多方资源。
二、存在问题
1.联心桥宣传力度还需加强。教育联心桥推广落实工作较为欠缺,一是个别幼儿园门口没有张贴联心桥二维码,没有开启联心桥应用。二是个别幼儿园校级领导联心桥使用率低,没有打开联心桥应用。三是联心桥二维码设计不美观和张贴不显眼,没有使用说明。四是面向家长宣传推广联心桥的活动开展较少,家长使用率比较低。
2.家园沟通联系方式还需多元。近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家园沟通和活动形式从线下走向线上,家庭教育指导类活动较少,效果欠佳,需要重新开展家长走进幼儿园。目前幼儿园家校联系沟通渠道和平台较多,但家长不理解甚至不信任情况依然存在,需要加强个别化沟通和交流。
3.家园共育联动机制还需完善。幼儿园家园工作制度更多指向幼儿园工作和教师家访工作,主要通过年度家长满意度调查了解情况,缺乏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幼儿园目前普遍存在特殊儿童,单个幼儿园特殊儿童数量较少,幼儿融合教育开展较为零散。个别幼儿园家园工作制度尚未健全,年度家访未做到应访尽访,无相关家访记录;未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相关制度;未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缺少社会实践课程,缺乏社会联动机制;特殊儿童未建立个性化指导。部分幼儿园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力度还需加强,个别幼儿园园长信箱无法使用。
4.家园社协同工作方式还需创新。部分幼儿园园级家委会工作仍是常规环节与形式,需要创新和增加园级家委会成员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了解、认可以及支持。个别幼儿园混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活动,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不足。部分幼儿园对社会资源理解比较局限,社会资源在幼儿园日常工作利用还不充分。
三、改进建议
1.加大教育联心桥宣传和推广。加大教育联心桥宣传推广,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宣传,行政中层参与联心桥管理,建立联心桥平台与幼儿园日常工作联系、反馈和改进机制。向家长做好教育联心桥宣传,制作尺寸适应的二维码。
2.推进家校社协同工作机制。健全家园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多元家园沟通内容,探索更加有效家委会机制。加强教师家访工作管理监督,做到全覆盖。统筹家长社区资源优势和群体特质,搭建育儿经验交流平台,促进家校社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关注特殊儿童,系统研究特殊儿童指导以及融合教育开展。
3.提升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力。成立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区分家长学校、家委会活动,指导家庭教育有计划实施。完善幼儿园家长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家园指导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与指导,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分类专业指导,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帮扶能力,建构积极合作互助的教育生态。
4.用好社会教育资源协同育人。进一步挖掘周边可利用的资源,形成资源目录清单,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根据幼儿园发展需要主动加强同社会有关单位联系沟通,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发社会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