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49-3/2023-2725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6-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住建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0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3-06-26 18:34
浏览次数:
厉华笑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西湖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建议》(209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发改经信局、市场监管局、西湖规资分局等5家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推进我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也是我局进行实践和探索的工作方向。
一、2022年以来所做工作
我区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相关法规及标准,按照《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以及杭州市建委《2022年度杭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要点》,严格落实市有关各项任务,启动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同时从严把控节能监管审查工作,发挥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作用,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同时,你们所提的一些困难与不足,正是双碳工作的难点和行业领域亟需解决的方面,在下步工作中需要完善健全和突破创新,这与是我区节能降碳工作努力的方向。
1、超额完成市对区考核任务。在绿色建筑与节能方面。2022年我区根据市任务要求,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1.4万平方米(其中节能达15%以上的示范改造立项5.5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16.6 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88.76万平方米(其中完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于12%)市级示范项目22.83万平方米)、市级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立项1个、储备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3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立项5.47万平方米,储备市级示范项目申报2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个。在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2022年,我区完成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07.94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住宅106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钢结构住宅1.63万平方米,实现零的突破。
2、其他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开具节能审查项目35个(含工业项目10个),出具节能审查意见书25份,重大变更节能审查5次,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审查的项目10次。二是本年度建设单位办理网上节能审查意见书38份,建筑面积436.82万方,其中二星级22个,建筑面积252.25万方;三星级5个,建筑面积56.64方,二、三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占比为70.71 %。三是开展建筑竣工能效测评。严格落实《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关于民用建筑建设项目贯彻实施竣工能效测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证建筑在实际运行中能符合建筑节能的标准。四是开展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接入和能耗监测系统巡检工作。本年度新竣工项目接入市能耗监测系统24个,完成第三方实地核验24个。按要求保持辖区内既有能耗监测项目应接入市建筑节能信息平台接入率达到80%以上。五是发放装配式建筑奖补资金。2020年9月,我区出台了《西湖区新型建筑工业化专项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近三年来拨付工业化奖补资金累计达1069.77万元,用以支持和激励全区的建筑工业化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强化统筹协调,坚持政府引导。继续在土地出让阶段落实绿建专项的规划条件,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发挥政府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公共文化机构建筑的节能减排示范性,引导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文体中心等文化体育场馆探索节能减碳经验,在照明、空调等方面开始节能减排。此外,在后期场馆改造过程中,优先使用智能照明系统等节能降碳产品,积极保障绿色低碳转型。
目前《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修编(2022-2030)》已修编完成,后续我区将按照要求严格落实,特别是修编中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建筑碳排放的控制要求,为双碳工作落地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浙建设〔2022〕47号)已经正式发布,我区将参照文件精神实施,主要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标准提升行动,主要在技术标准体系上进一步优化完善。二是推进绿色建造行动,重点在施工、绿色建材的部品施工应用上。三是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行动,进一步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四是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行动,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的监管,推动建筑用能设备迭代更新。五是绿色生活促进行动,在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用能低碳转型方面促进落实。同时,国家《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的发布实施,对建筑从设计之初就提出了碳排放减量控制的要求。此外,去年12月29日发布的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规程》DBJ33/T 1288-2022中也明确了我省民用建筑设计能耗和碳排放评估的方法和要求,为民用建筑节能评估和审查时对碳排放的控制要求提供标准依据。
2、鼓励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完善绿色技术推广机制。我区科创资源丰富,有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具有丰富经验的优质企业,为我区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提供支撑。一是发改局、科技局等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加快培育一批绿色技术领军企业、绿色低碳科技企业,不断释放各类绿色急速创新主体的活力,协同创新更加高效。二是适时遴选先进适用的绿色技术,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明确技术使用范围、核心技术工艺、主要技术参数和综合效益。三是进一步鼓励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采购绿色建材,推动示范引领效应。在绿建节能标准制定方面,加强与市场监督部门的对接,加强标准化知识宣传、加强重点单位的标准建设、加强标准实施监督、优化标准化奖励手段等多方面推动我区标准化建设工作。
在节能改造方面:一是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老旧小区的绿色节能改造。总结分析现有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现状,根据《杭州市新建住宅小区建筑绿色低碳运行指南》,指导小区物业开展绿色节能低碳精细化管理,提升住宅小区整体的绿色低碳运行水平。结合光伏系统在民用建筑的大规模应用,根据《杭州市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应用实施导则》,规范太阳能光伏应用相关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和评价等行为。同时结合我区今年的城建计划,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的落实。二是全面推广清洁能源,落实园区低碳转型。联合区发改,落实杭州市综合能源建设会议的要求,会同镇街、园区、平台全面开展全区建筑屋顶面积排摸,积极向企业宣贯引导光伏政策,全力推进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和工业企业安装屋顶光伏,制定2023年度实施5万平方米左右光伏项目的实施计划,同时进一步探索“光伏+储能”城市能源供应模式。全力推进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区块提升改造,对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低小散企业,积极引导转型,新入驻企业均符合科技城绿色低碳准入标准。
3、实施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平台试点工作。2021年以来,为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我区实际,一是持续深化西湖区建筑工程绿色低碳“码上管”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搭建“驾驶舱”模块,通过对绿色建筑碳排放数据进行综合集成,先期实现对绿色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数据的全面统计及应用,对分析结果应用可视化处理,实现对绿色建筑数据的综合展示,加快建筑工程绿色低碳“码上管”省级试点应用建设。二是强化专班运作,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积极与长兴县、余杭区、富阳区进行数据对接,加快实现绿色建筑节能低碳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建筑工程绿色低碳管理标准、机制,推进应用场景集成建设。此外,在《浙江省2023年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中明确,建立“浙里绿建通”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规划、设计、节能评估、图审、施工、能效测评、竣工验收、运行监测等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当前,我省正在编制的《民用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也将为浙江省建筑碳排放计算提供统一测算依据。
4、开展宣传和培训交流活动,依托数字平台提升民众参与度。以杭州举办亚运会契机,结合超低(近)零能耗、零碳建筑、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举办丰富多彩的论坛讲座、技术交流、培训调研等活动,广泛征集意见。同时利用每季度召开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会议,协同发改、规资、财政等部门,在改造内容、方案制定、过程监督、后期管理等方面共同协商,推进“双碳”工作。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葛林峰,联系电话:87995893。
杭州市西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5月 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