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皮疹、肌肉及骨关节剧烈酸痛,颜面及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伴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该病好发夏秋雨季,男女老幼均可得病。
二、伊蚊的孳生场所有哪些?其生活习性是什么?
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室内外饮用缸罐积水和屋檐下积集雨水的缸罐等容器。叮人吸血以白天为主,早晨和黄昏各有一个活动高峰。
白纹伊蚊(俗称黑纹子、花蚊子、花斑蚊、花脚蚊)主要孳生在人工、植物容器和积集雨水的石穴、石臼、石槽、水泥池等。人工容器主要是指室内外和住屋周围的家庭用品或废弃物,如缸、罐、盆、泡菜坛、花瓶、破瓶、罐头盒、废旧轮胎等。植物容器主要是指树洞、竹筒、叶腋等积水。总之,居民附近竹林中的竹筒积水是白纹伊蚊最普通的孳生场所,废旧轮胎是白纹伊蚊常见的孳生场所。白昼活动和无严格的生殖营养节律。叮人吸血以早晨9—10点和下午4—5点各有一个高峰。
三、登革热主要的传染源、传播媒介是什么?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四、登革热发病机理是什么?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的登革病毒继续进行复制,再次释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
五、登革热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5—8天。
登革热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登革休克综合症等四种形式,后二者病死率高。
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1、发热:通常起病急骤,畏寒或寒战、高热,24—36小时内体温升高达39—40℃,少数可见双峰热;发热时伴有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骨及关节疼,极度乏力,可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早期体征有颜面、颈、胸皮肤潮红的,眼结合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2、皮疹:多数3—6天出现皮疹,皮疹先是充血性,疹后1—3天变为点状出血疹;皮疹多见于四肢;皮疹可有痒感,持续3—5天后逐渐消退;疹退后大部分不脱屑及无色素沉着。3、出血:发病后5—8天,多数病人有不同的如皮下、牙龈、鼻、消化道、阴道等出血现象,以及出现咯血、血尿。
六、登革热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登革热主要的诊断依据是:1、流行病学资料;2、典型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的血清学或病源学检查结果。
七、登革热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所以,应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
八、预防登革热有疫苗吗?
目前为止,没有疫苗可预防登革热。
九、预防登革热有哪些措施?
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措施是:(一)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1.近期不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或走亲串戚留宿;2.减少到户外活动和停留;3.野外作业者穿外衣、长裤等做好防护。(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地:1.疏通房前屋后及周围的沟渠,防止积水;2.清除房前屋后及周围缸、罐、盆、泡菜坛、花瓶、破瓶、罐头盒、废旧轮胎等容器积水。刺破树洞、竹筒等积水。3.灭蚊防蚊:(1)室内使用安全、有效的避蚊剂;(2)修善房屋纱窗,减少与蚊虫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