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00-4/2023-2687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6-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复函


 

钱骏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建议》(第61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西湖大学城管委会办等单位会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你们提出的转型升级,多方联动,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迅变”;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助力数字经济实现“蝶变”;多元发展,惠普共享,助推数字经济实现“智变”等建议,我们会同各会办单位认真分析,结合目前西湖区的实际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转型升级,多方联动,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迅变”方面

全面发力,促进转型升级。西湖区推动企业“上云”1.7万余家,对13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项目普查,完成数字化覆盖率100%的目标,共计7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入库2022年度杭州市制造业数字化攻关项目库。浙江浙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电厂赋能共享服务平台入选2022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同时,我区重点支持区内优秀产业数字化服务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工程技术服务,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列入2022年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名单。

精准导向,集聚数字人才。目前,西湖区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18家高校、46家科研院所资源,汇聚了以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西湖大学施一公校长、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区委人才办重点瞄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育,以“西湖英才”引智工程为引领,充分利用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政策,更加精准实施国家、省市各级重大人才工程,招才引智引育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助力数字经济实现“蝶变”方面

1、推动区校战略合作。西湖区先后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达成战略合作,累计合作高校(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达12家,整合盘活各类高校、社会资源50余万方,合作范围和层次持续延伸。同时建立三层联动机制。高层互动上,区领导一对一联络高校,多次与高校开展对接交流;中层联动上,区科技局、区发改经信局、区投促局、区委人才办与区人社局分别牵头的四个专项工作组开展平台建设、企业招引、人才培育、活动交流等工作;属地主动上,各镇街、平台积极围绕高校经济工作形成合力引导优质项目落地西湖。围绕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积极推动合力共建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浙财大金融大数据产业园、浙江师范大学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高校园区建设,2022年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高校经济高质量项目146个。

2、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我区积极打造产学研全新生态链条,探索创新“一链一院一基地”发展模式,合作触角向二级学院、具体人才(团队)延伸,建成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智能电气技术创新基地、现代国际玉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6个产业特色鲜明、核心技术突出的新型产学研基地,以技术成果为纽带,孵化和培育关联企业。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建设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增至10家。与高校合作建设一批高能级技术研发机构。与浙大共建成立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与省数理研究院共建国家卫健委医学影像标准数据库研究院,围绕脑机智能产业、AI生物医药等产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发挥平台集聚作用。结合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依托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科研转化,积极招引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形成集成电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集群。紫金港科技城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在软件领域技术优势,引培壮大一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数据企业;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世界一流专业学科及其带头人,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方向,积极谋划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支持阿里云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以铖昌科技、臻镭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形成自主可控的射频芯片产业链,紧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发展需求,逐步布局通信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芯片等高端芯片设计领域,打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西湖大学城于2022年成立西湖大学成果转化服务专班,推进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平台搭建与西湖大学成果转化部双向交流机制,积极对接理学院、工学院,摸底现有成熟项目及未来潜力项目。依托“阿里云计算总部”、“云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平台体系影响力,深化与西湖大学合作机制,发挥西湖大学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科研效用,搭建与拿地企业技术桥梁,充分提升智能制造产业交叉融合效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依托阿里云计算及上下游优质企业,发挥蘑菇街等行业龙头新动力,吸引数字经济领域不同细分行业代表企业,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三、多元发展,惠普共享,助推数字经济实现“智变”方面

1、以“全量全要素”公共数据归集为目标,打破部门壁垒,落实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规范数据目录,形成统一标准,加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大数据服务能力,促进跨领域、跨部门合作,推进数据信息交换,遏制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推动省、市、区共享接口落地,持续完善数据仓体系,夯实数据基座加强对全区应用场景多个维度的数据支撑,建立数据血缘关系并以多维度标签分类分级,提升数据资产能效,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及数据互通。截止2022年底,共归集全区69家单位1406项政务数据目录、数据量12.5亿条;回流省、市政务数据目录628项、累计回流数据9.47亿条,全力赋能数字产业发展。

2、以“数字工厂”标杆企业为引领,深化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生态。我区积极培育产业氛围,鼓励数字经济企业赋能传统企业转型。蚂蚁科技的“支付宝百县百品助农项目”借助平台流量激活产业链,获评工信部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具规模,连续4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在2022年全国28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排名第9,较上一年度上升5位,“基于5G和物联网技术面向设备协同管理领域的解决方案”获评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2023年2月17日,西湖区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加快推广轻量化SaaS软件、低代码等技术市场化应用,拓展SaaS和PaaS企业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生态圈,赋能西湖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产业化发展。

3、以“西湖企服”平台为依托,深化助企服务,推进企业高频需求数字化精准解决。西湖区筹建“西湖企服”平台,针对企业高频需求,综合集成五大服务模型,建立“找政策”“找空间”“找政府”“找合作”“找资金”应用层,为企业提供需求解决路径,并提供相应的要素保障;嵌入事项办理端链接,拟创“政策卡片”“空间计算器”,为企业提供政策和空间精准化匹配服务。

4、以“专精特新”体系为抓手,加强梯度培育,促进企业梯队协同发展健康格局。2023年,西湖区共计数字经济规上企业266家,数字经济上市企业18家,2023年第一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56家,目前已累计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在此基础上,我区将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挖掘一批特色潜力企业,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针对性服务,促进企业在平等竞争中创新发展并脱颖而出,从而着力构建起完善西湖区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齐步迈进的数字经济产业梯队健康格局。夯实底部,关注培育新增规上企业,排摸潜力企业,加快政策兑现,扶持新增小升规企业稳健发展;做实腰部,瞄准省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名单内企业,动态跟踪引育新增长极;做强头部,发挥龙头企业的吸引力引育更多优质潜力企业入驻,壮大产业集群。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魏佳婕         联系电话:89510548

区发改经信局

2023年5月29日

 

索引号

00250200-4/2023-2687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3-06-06

公开方式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3-06-06 14:50

浏览次数:

钱骏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建议》(第61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西湖大学城管委会办等单位会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你们提出的转型升级,多方联动,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迅变”;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助力数字经济实现“蝶变”;多元发展,惠普共享,助推数字经济实现“智变”等建议,我们会同各会办单位认真分析,结合目前西湖区的实际情况,现答复如下。

一、转型升级,多方联动,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迅变”方面

全面发力,促进转型升级。西湖区推动企业“上云”1.7万余家,对132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项目普查,完成数字化覆盖率100%的目标,共计7个数字化改造项目入库2022年度杭州市制造业数字化攻关项目库。浙江浙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电厂赋能共享服务平台入选2022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同时,我区重点支持区内优秀产业数字化服务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工程技术服务,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列入2022年省级产业数字化服务商名单。

精准导向,集聚数字人才。目前,西湖区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18家高校、46家科研院所资源,汇聚了以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西湖大学施一公校长、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区委人才办重点瞄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育,以“西湖英才”引智工程为引领,充分利用城西科创大走廊人才政策,更加精准实施国家、省市各级重大人才工程,招才引智引育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产业融合,数字赋能,助力数字经济实现“蝶变”方面

1、推动区校战略合作。西湖区先后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达成战略合作,累计合作高校(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达12家,整合盘活各类高校、社会资源50余万方,合作范围和层次持续延伸。同时建立三层联动机制。高层互动上,区领导一对一联络高校,多次与高校开展对接交流;中层联动上,区科技局、区发改经信局、区投促局、区委人才办与区人社局分别牵头的四个专项工作组开展平台建设、企业招引、人才培育、活动交流等工作;属地主动上,各镇街、平台积极围绕高校经济工作形成合力引导优质项目落地西湖。围绕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积极推动合力共建杭电数字经济创新科技园、浙财大金融大数据产业园、浙江师范大学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高校园区建设,2022年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高校经济高质量项目146个。

2、创新协同发展模式。我区积极打造产学研全新生态链条,探索创新“一链一院一基地”发展模式,合作触角向二级学院、具体人才(团队)延伸,建成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智能电气技术创新基地、现代国际玉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6个产业特色鲜明、核心技术突出的新型产学研基地,以技术成果为纽带,孵化和培育关联企业。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建设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增至10家。与高校合作建设一批高能级技术研发机构。与浙大共建成立脑机智能研究中心,与省数理研究院共建国家卫健委医学影像标准数据库研究院,围绕脑机智能产业、AI生物医药等产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发挥平台集聚作用。结合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紫金港科技城、西湖大学城依托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科研转化,积极招引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形成集成电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集群。紫金港科技城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在软件领域技术优势,引培壮大一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数据企业;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世界一流专业学科及其带头人,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方向,积极谋划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重点支持阿里云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以铖昌科技、臻镭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形成自主可控的射频芯片产业链,紧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发展需求,逐步布局通信芯片、物联网传感器芯片等高端芯片设计领域,打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西湖大学城于2022年成立西湖大学成果转化服务专班,推进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强化产业集聚效应。平台搭建与西湖大学成果转化部双向交流机制,积极对接理学院、工学院,摸底现有成熟项目及未来潜力项目。依托“阿里云计算总部”、“云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平台体系影响力,深化与西湖大学合作机制,发挥西湖大学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科研效用,搭建与拿地企业技术桥梁,充分提升智能制造产业交叉融合效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依托阿里云计算及上下游优质企业,发挥蘑菇街等行业龙头新动力,吸引数字经济领域不同细分行业代表企业,强化产业集聚效应。

三、多元发展,惠普共享,助推数字经济实现“智变”方面

1、以“全量全要素”公共数据归集为目标,打破部门壁垒,落实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规范数据目录,形成统一标准,加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和大数据服务能力,促进跨领域、跨部门合作,推进数据信息交换,遏制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推动省、市、区共享接口落地,持续完善数据仓体系,夯实数据基座加强对全区应用场景多个维度的数据支撑,建立数据血缘关系并以多维度标签分类分级,提升数据资产能效,实现业务之间的协同及数据互通。截止2022年底,共归集全区69家单位1406项政务数据目录、数据量12.5亿条;回流省、市政务数据目录628项、累计回流数据9.47亿条,全力赋能数字产业发展。

2、以“数字工厂”标杆企业为引领,深化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生态。我区积极培育产业氛围,鼓励数字经济企业赋能传统企业转型。蚂蚁科技的“支付宝百县百品助农项目”借助平台流量激活产业链,获评工信部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具规模,连续4年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在2022年全国28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排名第9,较上一年度上升5位,“基于5G和物联网技术面向设备协同管理领域的解决方案”获评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2023年2月17日,西湖区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加快推广轻量化SaaS软件、低代码等技术市场化应用,拓展SaaS和PaaS企业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生态圈,赋能西湖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数字产业化发展。

3、以“西湖企服”平台为依托,深化助企服务,推进企业高频需求数字化精准解决。西湖区筹建“西湖企服”平台,针对企业高频需求,综合集成五大服务模型,建立“找政策”“找空间”“找政府”“找合作”“找资金”应用层,为企业提供需求解决路径,并提供相应的要素保障;嵌入事项办理端链接,拟创“政策卡片”“空间计算器”,为企业提供政策和空间精准化匹配服务。

4、以“专精特新”体系为抓手,加强梯度培育,促进企业梯队协同发展健康格局。2023年,西湖区共计数字经济规上企业266家,数字经济上市企业18家,2023年第一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56家,目前已累计培育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在此基础上,我区将加强企业梯度培育,挖掘一批特色潜力企业,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针对性服务,促进企业在平等竞争中创新发展并脱颖而出,从而着力构建起完善西湖区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齐步迈进的数字经济产业梯队健康格局。夯实底部,关注培育新增规上企业,排摸潜力企业,加快政策兑现,扶持新增小升规企业稳健发展;做实腰部,瞄准省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名单内企业,动态跟踪引育新增长极;做强头部,发挥龙头企业的吸引力引育更多优质潜力企业入驻,壮大产业集群。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魏佳婕         联系电话:89510548

区发改经信局

2023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