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6名“艺术村长”开展项目调研座谈90余次,试点村获评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省级以上荣誉14个。
同时,采取村民推选、高校推荐,乡村与高校教授双向选择的“双推双选”方式,邀请美院专家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结合研究方向、擅长领域、关注重点等因素,一对一精准匹配“艺术村长”。
目前,首批6个试点村均已配备副教授及以上级别“艺术村长”大咖,同步设立艺术乡村首席运营官,组建6-10人专家团队,专业化合作化运营落地。
在服务保障方面,实施区里拨付一点、美院支持一点、街道补助一点、村里承担一点“四个一点”资金保障机制,保障“艺术村长”可持续发展。结合传统节庆设立“尊师礼”“首座席”,为贡献突出的“艺术村长”授予专享荣誉,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在产业方面,“艺术村长”结合各自专业特长,找准振兴切口,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盘活村集体村民闲置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功打造长埭村白桦崊手作园、桐坞村桐美众创空间等共富工坊样板3个,入驻工作室83家,年度营业额破2亿元,带动木工、陶艺、服饰、雕塑等一批文创产业发展。
为了让“流量”转为“留量”“游量”,转塘街道发挥“艺术村长”“美颜塑形”能力,升级打造网红打卡点、高颜值民宿等特色产品。七月留白等4家民宿入选全省首批“百县千宿”培育名单,光明寺水库、农夫市集、何家村骑行赛道等景点成为周边游、短途游“爆款”。2023年共接待游客466.8万人,同比增长6.2%;实现营收3.79亿元,同比增长11.3%。
围绕村域品牌打造、项目节点建设、乡土文化传承等,转塘为各村量身定制整村运营方案,分“近中远”三期逐步落地,由点及面实现乡村风貌全新蝶变。如茶场村将充分依托知青文化独特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复刻茶场经典记忆,探索打造“文化为魂+研学为体+花园为形”的文旅融合产业艺术型未来乡村。
转塘还以艺术为媒介,融合基层治理、产业振兴、美育赋能等各方面,探索建立“网格走亲工作法”,通过“认亲、探亲、帮亲、结亲”,带头联亲走亲,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畅通服务村民群众的“最后一百米”。2023年以来协助解决游步道提升、道路改造等“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