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00-4/2024-3349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1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复函


 

刘小玲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紫金港打造“中试平台”,推动多元化“工业上楼”的建议》(第32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西湖云创集团,区科创投,西湖规资分局,区住建局,区投促局,区科技局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紫金港科技城工业上楼现状

近年来,西湖区大力推进紫金港科技城发展,全面谋划制定《紫金港科技城2.0版建设政策实施意见》,用足用好《大走廊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等产业政策,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云城”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全力推进优质工业项目快落地。

(一)加快出地做地,引育优质上楼项目。一是制定产业规划。结合西湖区、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带、“云城”以及紫金港科技城等产业导向,明确紫金港科技城各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分产业板块。同时,根据《西湖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建立高效的用地评价机制,确保规划能够迅速落地,产业能够迅速到位。2017-2023年,紫金港科技城共出让工业用地35宗1607亩,约占全区出让总量的66%,极大提升了紫金港科技城片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空间。二是招引优质项目。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强力推动产品升级和差异化发展,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实操落地,让实验室成果在真实情况下推进“中试”,已成功培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3个。推动云创镓谷园区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孵化中心、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等高能级平台,首批入驻施一公、许田、于洪涛等顶尖科学家创新转化工作室5个,落户西湖未来基因、西湖艾凯利元、西湖灵犀、原子光年等成果转化项目8个,并集结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10家以上,为西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三是建设上楼项目。按照“工业上楼”标准,积极吸取、借鉴广州、深圳“工业上楼”经验做法,结合紫金港科技城的目标计划以及各地块项目在方案设计、技术指标、实施进度等的多方面综合情况,以云联、云中、数辰、智辰等项目为试点,以满足产业发展、企业需要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上楼”,为工业企业发展扩展空间。

(二)加速提升改造,推动存量工业上楼。自2017年起,紫金港科技城启动西科园板块提升改造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下发《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区块)提升改造若干意见》,明确西科园区块58个工业地块项目列入提升改造名录。自2023年起,按照工业用地要“姓工”,产业项目要“上楼”的建设标准,全面推动西科园板块提升改造进入“工业上楼、一园一主业”的新阶段。从2017年至2023年,58个提升改造项目已开工27个,竣工16个,开工在建项目11个。改造后建筑面积从40万平方米提升到100万平方米。

(三)制定新建标准,保障工业上楼条件。一是制定上楼标准。制定《西湖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要求工业用地建设项目建筑平均层高不低于5m,且5m以上层高的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50%。鼓励“工业上楼” 建筑适当提升层高以提升厂房通用性。每个标准层应配置符合工业产业定位的一定荷载的货梯。建筑首层地面荷载不应低于1000kg/㎡,2-3层楼面载荷不应低于 800kg/㎡,4层及以上楼面荷载不应低于500kg/㎡。二是严把项目准入。制定项目准入评价体系,严格按照产业论证相关要求,将工业项目“上楼”作为论证的重要部分,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对应产业“上楼”标准。同时,开展项目评审制度,邀请技术专家、风投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成长性进行专业评审,对项目的“上楼”生产及产出效益进行把关。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打通政策落地路径。充分结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上楼”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杭州市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加快《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工业园(片)区提升改造若干意见》的修订出台工作。落实“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要求,做好“工业上楼”项目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对“工业上楼”项目选址论证给予重点支持,全面推行“带方案出让”“方案模拟审查”双轨并行模式,实现“拿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在项目环保、消防安全、减震隔震、垂直交通、设备载重、工艺需求、绿色节能等方面强化设计服务指导,更好满足制造业企业生产需求。

(二)创新厂房旧改模式。一是与杭规院、中规院合作,全面优化城市设计,重新布局重要的城市节点、道路界面,优化城市地标和建筑天际线,合理布局公共开放空间,增加厂房旧改方案灵活性。二是创新发力西科园提升改造工作,依托省市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业上楼等新政,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 “工业上楼”项目,通过拆除重建、拆改结合、立面整治等多种改造方式,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重的工业空间优化升级。

(三)建设“工业上楼”示范。以云联、云中、数辰、智辰等工业用地项目为试点,结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实力,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全面投用”的目标,打造服务高校的特色“中试”平台基地。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孵化中心、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发挥作用,专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中试服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是政企联动共同推进。充分调动“链主”企业、优质产业园区运营商、原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工业上楼”项目,按需定制开发。定期开展“工业上楼”项目使用情况检查评估,确保工业空间按规定高效使用。并结合入驻企业项目产出、创新投入等情况研究出台支持措施。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方利文  联系电话:89510552

西湖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

2024年5月31日

 

索引号

00250200-4/2024-3349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1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32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11-18 17:34

浏览次数:

刘小玲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紫金港打造“中试平台”,推动多元化“工业上楼”的建议》(第32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西湖云创集团,区科创投,西湖规资分局,区住建局,区投促局,区科技局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紫金港科技城工业上楼现状

近年来,西湖区大力推进紫金港科技城发展,全面谋划制定《紫金港科技城2.0版建设政策实施意见》,用足用好《大走廊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等产业政策,抢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云城”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全力推进优质工业项目快落地。

(一)加快出地做地,引育优质上楼项目。一是制定产业规划。结合西湖区、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带、“云城”以及紫金港科技城等产业导向,明确紫金港科技城各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划分产业板块。同时,根据《西湖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建立高效的用地评价机制,确保规划能够迅速落地,产业能够迅速到位。2017-2023年,紫金港科技城共出让工业用地35宗1607亩,约占全区出让总量的66%,极大提升了紫金港科技城片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空间。二是招引优质项目。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强力推动产品升级和差异化发展,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实操落地,让实验室成果在真实情况下推进“中试”,已成功培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3个。推动云创镓谷园区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孵化中心、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等高能级平台,首批入驻施一公、许田、于洪涛等顶尖科学家创新转化工作室5个,落户西湖未来基因、西湖艾凯利元、西湖灵犀、原子光年等成果转化项目8个,并集结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10家以上,为西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三是建设上楼项目。按照“工业上楼”标准,积极吸取、借鉴广州、深圳“工业上楼”经验做法,结合紫金港科技城的目标计划以及各地块项目在方案设计、技术指标、实施进度等的多方面综合情况,以云联、云中、数辰、智辰等项目为试点,以满足产业发展、企业需要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上楼”,为工业企业发展扩展空间。

(二)加速提升改造,推动存量工业上楼。自2017年起,紫金港科技城启动西科园板块提升改造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下发《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区块)提升改造若干意见》,明确西科园区块58个工业地块项目列入提升改造名录。自2023年起,按照工业用地要“姓工”,产业项目要“上楼”的建设标准,全面推动西科园板块提升改造进入“工业上楼、一园一主业”的新阶段。从2017年至2023年,58个提升改造项目已开工27个,竣工16个,开工在建项目11个。改造后建筑面积从40万平方米提升到100万平方米。

(三)制定新建标准,保障工业上楼条件。一是制定上楼标准。制定《西湖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要求工业用地建设项目建筑平均层高不低于5m,且5m以上层高的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50%。鼓励“工业上楼” 建筑适当提升层高以提升厂房通用性。每个标准层应配置符合工业产业定位的一定荷载的货梯。建筑首层地面荷载不应低于1000kg/㎡,2-3层楼面载荷不应低于 800kg/㎡,4层及以上楼面荷载不应低于500kg/㎡。二是严把项目准入。制定项目准入评价体系,严格按照产业论证相关要求,将工业项目“上楼”作为论证的重要部分,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对应产业“上楼”标准。同时,开展项目评审制度,邀请技术专家、风投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成长性进行专业评审,对项目的“上楼”生产及产出效益进行把关。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打通政策落地路径。充分结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工业上楼”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杭州市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加快《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工业园(片)区提升改造若干意见》的修订出台工作。落实“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要求,做好“工业上楼”项目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对“工业上楼”项目选址论证给予重点支持,全面推行“带方案出让”“方案模拟审查”双轨并行模式,实现“拿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在项目环保、消防安全、减震隔震、垂直交通、设备载重、工艺需求、绿色节能等方面强化设计服务指导,更好满足制造业企业生产需求。

(二)创新厂房旧改模式。一是与杭规院、中规院合作,全面优化城市设计,重新布局重要的城市节点、道路界面,优化城市地标和建筑天际线,合理布局公共开放空间,增加厂房旧改方案灵活性。二是创新发力西科园提升改造工作,依托省市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业上楼等新政,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 “工业上楼”项目,通过拆除重建、拆改结合、立面整治等多种改造方式,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并重的工业空间优化升级。

(三)建设“工业上楼”示范。以云联、云中、数辰、智辰等工业用地项目为试点,结合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实力,按照“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全面投用”的目标,打造服务高校的特色“中试”平台基地。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孵化中心、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发挥作用,专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中试服务,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是政企联动共同推进。充分调动“链主”企业、优质产业园区运营商、原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积极性,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工业上楼”项目,按需定制开发。定期开展“工业上楼”项目使用情况检查评估,确保工业空间按规定高效使用。并结合入驻企业项目产出、创新投入等情况研究出台支持措施。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方利文  联系电话:89510552

西湖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

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