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00-4/2024-33499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11-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区支援合作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50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11-18 17:37
浏览次数:
吕亚军、樊笛、石磊、葛洁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共富背景下打造“老少共融”颐养家园西湖样板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西湖区围绕“一老一小”重点领域,积极谋划、多措并举,实施养老“空间尽享、服务优享、场景智享、医康共享、文化乐享”六大提升行动,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服务品牌,构建以老年人及其家庭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养老事业发展格局。
一、构建养老生态体系
1、完善政策规划。我区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推进敬老爱老工作若干意见》《关于纵深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等若干项。并出台有西湖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两类设施建设运行规范、服务规范指南等一系列标准化制度,以促进养老服务规范发展。
2、建设设施机构。我区按照“机构跟着老人走”的总体要求,制定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方案。严格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建成福利院二期,通过实建床位364张、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办、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增设托老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增设老年活动空间器具等,多场景开展养老服务的硬件设施建设,并每年向区域养老机构发放补助,2024年通过民政局发放养老机构服务补助约1000万元,建设运营补助约1200万元。
3、发展养老产业。我区建有150家镇街级和村社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支持“一老一小”服务场景融合,可探索与托育服务、青年服务的融合深化;基本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养老机构发展格局,逐渐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促进民营养老机构有序发展,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高效运行;康养服务队伍壮大,配备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各类持证人员。
二、提供多元服务供给
1、医康养服务。我区通过开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服务中心)签约服务,定期派出医务人员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与签约服务家庭病床“两床”相融合,以破解失能老人居家养老就医难问题。通过医保政策“五进”宣传活动等,重点宣传各类惠及老年居民的医疗政策,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待遇,并优先将医养一体化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为老年居民提供康养一体化服务。
2、家政服务。以社区家政服务网点建设为依托,打造“老少共融”家政服务生活圈。截至2023年12月底,西湖区现有独营、嵌入、合作、线上等多种经营模式进驻社区的家政网点26家,以15分钟路径为半径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综合服务。通过培育家政服务品牌、开展社区家政服务网点星级评定工作等,引导家政服务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区累计拥有23个市级社区家政服务星级网点,其中五星级4个,四星级18个,三星级1个。
3、文化服务。西湖区图书馆已于2018年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进读者自助西湖书房的建设和邻里阅读空间建设,并着眼于通过安全改造提升、设置专门的老年读者阅览区、开展各类活动等措施,满足居民特别是老年读者的需求。出台《关于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推进镇街社区学校和老年学堂建设。同时,西湖区社区学院发布《关于推进村社学堂(老年学堂)的实施办法(讨论稿)》,结合村社文化礼堂,采用与老年学堂两块牌子一体运行的机制,力争在年底前完成103所村社学堂(老年学堂)的建设并挂牌,为老年居民提供更多学习场地资源。
三、打造老少共享空间
1、全域建设“幸福荟”民生综合体。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民生服务设施建设,建成民生综合体58个,集成了托幼、养老等服务空间和服务资源,支持和吸纳辖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参与服务活动,并将各部门各镇街的财力资源集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2、打造“朝夕共享”家门口青少年宫。我区正着力打造朝夕共享美好空间,通过功能交叉和多样布局,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等阵地,创新设立青少年社区自习室。持续推进“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整合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资源,开发名师课堂,并邀请老党员、老教师等老年群体参与非遗传承、文化文艺等主题授课,营造老、青、幼代际融合的生活场景。同时将“老少共融”概念与未来社区核心场景“一老一小”的概念进行一定程度融合,重点考虑“一老一小”需求的同时,兼顾中青年等其他群体,注重挖掘、集聚、培育社区能人与志愿者参与。
3、强化社会助老志愿服务。我区整合辖区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资源,深化推进西湖区“高校青年志愿者进社区”专项行动,试点高校院系与村社“一对一”结对,组建高校青年助老志愿服务队。编制青年志愿者服务资源包与基层组织为老服务需求单,依托“时间银行”平台,鼓励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助老助残、健康义诊等助老服务,获取服务积分,兑换景区门票等志愿礼遇,激发青年志愿者活跃度。深化青少年“红色教育”,组织少先队员走访慰问身边老党员、老革命家,针对老年群体服务需求,组织开展反诈防骗、健康义诊、爱心理发等志愿服务广场活动。
下一步,我区将利用好民生综合体和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加强资源统筹、设施共建、服务共享,共同打造老少共融的共富场景,针对促进“老少共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查研究,积极向上反映需求,有效提升代际共融水平。一是继续完善老少共融的政策体系建设。促进多部门协同联动,充分激活“合力效应”,健全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和相应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营造尊老爱老社会氛围;二是积极探索老少共融的生活场景创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缓解代际隔阂,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优化,鼓励建设嵌入式小微型养老机构,营造老、少代际融合的生活场景,深化数字化应用;三是持续改善老少共融的相应服务水平。通过给予个性化医疗护理服务项目,组建医康养团队,有效提升居家康养老服务水平,鼓励家政企业在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幼儿早教、病患护理等6类基础服务类别中深耕细作,提升网点运营主体的规范化、标准化。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潘婧,联系电话:89510553)
西湖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