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开学第一课,先上安全课!新学期已经到来,孩子们重返校园,开启新旅程。但同时,师生家长也要格外注意身边的“危险因素”,将安全要点牢记心中。
01防范诈骗
近日,在江苏一小学微信班级群中,诈骗人员伪装老师身份,连续发了几条消息,要求“预交新学期的练习册和资料费”“每个学生500元,支付宝扫码支付”。
新学期来临,类似案件屡屡发生,家长们请警惕以下几类诈骗类型。
1.缴费类诈骗
骗子通过盗取或克隆老师、家长的微信、QQ等账号,混进家长群,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假借老师之名,以需要缴纳服装、教材、资料等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注意:家长在收到班级群发的缴费信息时,不要急于汇款,一定要通过电话向老师核实清楚缴费情况。同时,老师要开启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群聊。
2.假冒子女类诈骗
骗子盗取学生的微信号、QQ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其父母要生活费,或者以发生意外、生病等为由,要求家人转账汇款。
注意:凡是孩子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等联系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谨慎,务必与孩子本人视频沟通或当面核实,以防钱财损失。
3.谎称孩子出事类诈骗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家长通讯录,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假借 “孩子身体不适或上课途中突发疾病急需医药费”等理由,趁着家长慌乱的情况下催促转账,以此骗取钱财。
注意:家长一定要存好老师的电话,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老师或当事人,不要盲目汇款。
4.助学金类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或教育局工作人员,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提供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便可将助学金转入家长账户。在获取相关信息后,他们又会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让家长转款实施诈骗。
注意: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信息通常会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官方网站、公告栏、班级群等)发布,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要向陌生账户汇款。
02校园安全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可能存在火灾、踩踏等事故隐患,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造成群死群伤。这些案例为我们敲响警钟↓↓↓
2023年11月21日,外省某市一学院男生宿舍突发火灾,学院工作人员称,疑似劣质插线板引发短路起火,一间宿舍被烧,15分钟左右火势就灭掉了,没有人员伤亡。
2023年3月17日晚上6时许,外省某中学校内食堂1楼烟道发生火情,当时正是高三学生的饭点时间,现场有两人轻伤。消防、公安、应急管理、教育等部门第一时间到现场处置。
快乐美好的校园生活离不开安全防范,4大安全提醒一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