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49-3/2024-31664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5-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住建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1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5-29 14:26
浏览次数:
赵德利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西湖区存量城市更新的建议》(20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西湖规资、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复函如下:
我区积极推动“六六行动”和“南启中兴北强”战略,旨在通过高品质的城市空间更新与设计,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空间,解决当前城市片区面临的问题,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一、关于存量城市空间功能重组的建议
一是促进城市更新,聚焦功能叠加。2023年,全区按照“四年计划两年完成”的目标,高标准推进老旧小区及未来社区提升改造,重点完善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通过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区域空间和资源整合,实现周边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瓶颈,努力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全年新开工近50条公共交通道路建设及整治提升工程,促进周边地块的开发利用,为本地区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同时,多个公共租赁房、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住房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二是加强产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充分盘活存量产业用地,让园区腾笼换鸟,促进产业园区更新。龙坞茶镇实施全域化整治,龙坞工业园成功转型为茶镇·九街;艺创小镇合作推进文旅融合项目开发;云栖小镇加快推进凤凰谷单元地块做地出地工作。同时多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聚集带动作用,建立一湖三镇人与新山水建筑相互生长与促进的空间区域。
二、关于存量公共空间的创建与提升的建议
做好规划引领。当前我区正在开展西湖区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建设规划,规划范围共涉及11个街道,162个社区。通过城市体检,对全区老旧产业空间、老旧商业空间、老旧城市设施、可更新的闲置空间以及未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了摸排,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广泛收集民意,梳理形成“问题一张图”、“需求一张图”和“更新潜力资源一张图”,总结提取了老旧居住、商办、产业空间、老旧城市设施、公共空间和消极空间、历史文化空间、数字赋能空间等七类更新潜力空间,为城市更新规划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阶段,《西湖区城市更新建设规划》在基于体检评估结果的前提下,衔接街道管理线、详细规划单元、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同时在考虑主导功能、区域特色、片区规模的基础上,划定了13个更新片区,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覆约19%的西湖区辖区面积(不含西湖街道),包括3个城区提质更新片区、4个产业提升更新片区、3个历史文化更新片区、2个文教特色更新片区、1个文旅融合更新片区,涵盖了转塘艺术生活更新片区、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更新片区、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更新片区、云栖小镇更新片区、老文教更新片区、龙坞茶镇更新片区等。
结合西湖区“南启、中兴、北强”的城市发展战略,打造颜值与内涵并重的美丽西湖、诗意与烟火兼具的魅力西湖、创新与传承融合的活力西湖,通过实施文化遗产再利用延续杭城文脉、宜居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青山绿水绘就美丽西湖、基础设施升级打造安全韧性城市等五大重点任务,推进西湖区存量城市空间功能重组、存量公共空间的创作与提升,以及存量城市空间的生态修复与绿化,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品质,塑造西湖区独特的城市风貌。
低效用地开发。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推进低效用地 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24]2号),支持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再开发,房屋结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使用功能不齐全、适修性较差,并纳入城市更新行动方案的城镇老旧小区(普通住宅),在充分尊重全体业主意愿及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实施自主更新。采取“拆除重建”方式再开发的,在建筑间距、建筑密度、日照标准等指标不低于现状水平且不对相邻地块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再开发方案由区政府组织发改、规资、住建、民政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审,明确实施主体、改造范围等。开发方案经区政府批准后可直接办理立项、施工许可等手续,不再重新办理用地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手续,经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实施老旧小区再开发的项目,对所有有待更新的不动产向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行政限制,并妥善处理好法院查封拍卖等相关事宜。房屋建设后,由区政府组织发改、住建、规资、民政等相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开发方案开展联合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原不动产权人按“以证换证”方式,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手续。增加的公共配套用房直接登记在所属社区名下。
落实空间改造。一是加快实施城市拥堵道路的更新改造,畅通城市交通,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实施燃气、污水、供水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建立多层级、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开展城市特色街区建设提升,优化公共空间品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各类精品特色街区。加强公园绿地建设,结合城市生态带等空间建设公园,打造出门可达的口袋公园、小微公共空间,注重体现儿童友好理念,积极布局体育设施。有机串联城市公园和特色滨水空间,推动湿地湖链范围内以及“三江两岸”的零散工业岸线提升。三是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土地资源要素,一体化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的复合空间。高效推动土地集约化利用,建设多功能复合型地下空间,鼓励地下公共空间与轨道站点连通,提升地下空间交通可达性、环境品质和空间适宜度。大力推进TOD综合开发模式,提高地铁站点周边人口、岗位覆盖率。
三、关于存量城市空间的生态修复与绿化的建议
在实施“南启、中兴、北强”的城市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中,注重抓好下列工作的同步落实,进一步推动存量城市空间的生态修复与绿化。
首先,在“三区三线”要求下,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和增绿计划。例如在西湖区南部依托之江更新圈的定位,结合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资源优势,打造一批集生态、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绿色公共空间。同时,对现有的城市绿地、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引入湿地植物、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在存量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建设机遇增强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效益和空间体验。例如在西湖区北部借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成功经验,结合西科园产业聚能焕新行动,打造一批绿色科技园区,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同时,通过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等,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此外,通过制定城市风貌控制导则,明确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等要求,确保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西湖区独特的城市风貌与现代城市景观。同时,鼓励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西湖文化元素,如西湖十景、龙井茶等,展现西湖区的独特魅力。
再次衷心感谢您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祝峻 联系电话: 0571-85183061
杭州市西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