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8-6/2024-3191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健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复函


 

****、诸**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西湖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第2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区卫健局主办,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商务局(金融办)、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数据资源局、区财政局、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及各镇街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国家省市规定,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目前杭州市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设置医保制度提高待遇保障水平。一是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政策。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以省为主,国家、省、市三级管理。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具体负责设立和调整本地区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项目如尚未立项的,由医疗机构提出新增项目申请,经省级医疗保障局和省卫生健康委受理审核并经专家论证价格制定等流程后予以新增,全省统一执行。近几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时,均重点提高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二是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202212月,浙江省医疗保障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浙医保联发〔202220号),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体现优质优价优效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定点中医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年度中药饮片医保列支费用总额预算。

2.优化中医服务体系,引进培养中医人才。一是持续完善三级中医药诊疗服务网络在原有3家省市级三甲中医类别医院的基础上,引入能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浙一之江、同德之江、浙江医院三墩等院区,充实省市公立中医资源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近五年共有71家民营中医类机构落户西湖,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医药服务布局,进一步完善省市医院-基层卫生-民营机构诊疗服务网络二是持续放编引才。西湖卫健系统编制招考名额连续两年增长,吸引中医药人才来西湖工作就业。截至2023年底,辖区内共有职业(助理)医师9471人,其中中医类别医师2567人,占比达27.1%,仅次于临床类别医师。区卫健系统内共有中医类别医师225人,占全系统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1.86%三是支持中医师承专长考核。支持辖区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培养和考核工作,实现在线备案、提供15年工作证明等人性化服务,挖掘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传承民间中医资源。截至目前,辖区内有在册师承或确有专长类执业(助理)医师72人,其中66人注册在民营医疗机构。四是建立名医工作室培养体系。近年来,区卫健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培养体系,努力培育中医药人才,发挥基层中医医学技术带头人传帮带作用,打造推进医疗业务和学习进修结合的示范基地。制定了《名医工作室考核实施意见》《西湖区卫生系统卫技人才梯队选拔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医疗人才,尤其是中医药人才作为培育重点。全区7个名医工作室中有4个中医专业名医。

3.依托信息赋能提升中医数字治理能力。一是共建共享,打造共享中药房西湖模式。基于共建、共享的提质增效理念,西湖区在加快中医药产业数字化的同时,着力打造西湖特色的共享中药房。统建系统信息平台,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并且强化云煎药质量管理。运用数字化手段,实行煎药透明管理,深度应用中药代煎服务端、医疗机构代煎管理平台、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驾驶舱等数字化系统,让医疗机构、患者、监管单位可通过云监控随时查看煎药过程。目前,已接入共享中药房企业3家,累计全流程管理处方数已超12万张。二是守正创新,依托信息化赋能中医药管理。建立西湖卫健互联网+综合监管系统,将中医药监管作为医疗机构监管的重要部分,实现上传下达、报告反馈、预警提醒、质控管理、违法处罚、投诉处理等功能。对包括152家中医诊疗机构在内的,全区所有医疗机构HIS诊疗数据,实现24小时不间断扫描监控,对违法违规诊疗实时发出预警,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工作管理效能。同时注重中医药产业监管,与辖区中医药信息化企业建立互信互动机制,在其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提供相关行业管理技术经验,以构建中医药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为目标,以西湖区内中医机构为参考模型,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赋能中医药产业开启第二曲线。目前,合作公司承接了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牵头的中药全产业链追溯服务平台建设,该项工作是浙江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中的重点任务,也是浙江省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改革的重点场景。

4.鼓励院内制剂使用,依法落实质量监管。鼓励合法规范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范围内调剂使用,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如灵隐中心从杭州市中医院引进了清炎洗剂、蝉贝合剂、窦炎合剂等5项院内制剂。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法》等法律规定开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加强全区中药质量监管,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西湖区已连续3年做到医院中药制剂产品监督抽样100%覆盖,已连续4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抽样占到全年药品抽样比例的40%。以上监督抽样结果显示,产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了100%。全区中药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5.提升中医药服务易得性,增强养老获得感。一是开展中医护理上门服务。依托浙里护理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专业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西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中医护理上门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服务需求。二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12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远程问诊设备;在文新、古荡、转塘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中医馆,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中药饮片、针刺等服务。

6.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中医药品牌知名度。为进一步完善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2021年区文广旅体局启动第七批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评审工作,新评选出三墩陈氏针灸”“叶壹丰堂脾胃病诊疗法入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入选2年以来,区文广旅体局积极发挥保护传承、宣传推广作用,指导项目做好非遗传承提升,创造机会推荐项目参展参演,结合三墩老街、留下历史街区与非遗项目进行宣传,并联合微拍堂等公司为项目拍摄免费宣传片,放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溢出效应。同时修订完善《西湖区关于促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扶持意见》当年获评国家、省、市各类示范企业”“老字号等称号的企业单位,经审核,分别给予主体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7.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助力中医康养旅游。西湖区不断拓宽中药材种植路径,扶持中药材农业企业,发展林下经济,为中医药特色康养旅游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悠然谷项目实现从无到有。悠然谷项目占地325亩,开展三叶青、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草药种植,正逐步完善林业生产配套设施,预计悠然谷项目可实现年产值400万元。二是之浦农业实现从有到新。杭州之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包西湖区土地137亩。通过林下套种、仿野生栽培等技术,建设80余亩中药八卦园生产基地。通过收集浙八味、新八味、铁皮石斛等400余种名贵中药材,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吸引研学5000人次/年,创造产值200万元/年。通过与省市区、国内外专业院校、科研机构、顶尖农企开展交流合作,33项殊荣及科研成果被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树立药食同源绿色健康的农业企业文化。三是中药研究实现从新到优。西湖区属地企业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在淳安县枫树岭建设种质资源圃,开展前胡道地性及品种控制技术研究与集成推广,西湖区大力给予项目指导和财政扶持,主要品种浙贝3号获2023年申报种业成果奖励。

二、下一步工作

1.积极开展中医医疗机构调研走访。收集相关问题及意见,建议上级医保部门继续支持中医药传统诊疗服务,完善中医诊疗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2.不断壮大人才队伍。通过政策留才、编制留人和带教育人,持续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中医药人才职级晋升、职称评聘激励等政策,吸引并留住中医药专业人才,进一步盘活系统内中医专家资源,培养中医专业技术骨干队伍。

3.擦亮杭州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提升老字号指导老字号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升老字号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运营,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首,扩大市场份额。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徐项坤,  联系电话:89510900


 

索引号

00250218-6/2024-3191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健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17 11:30

浏览次数:

****、诸**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西湖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第2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区卫健局主办,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商务局(金融办)、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数据资源局、区财政局、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及各镇街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国家省市规定,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目前杭州市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设置医保制度提高待遇保障水平。一是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政策。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以省为主,国家、省、市三级管理。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具体负责设立和调整本地区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项目如尚未立项的,由医疗机构提出新增项目申请,经省级医疗保障局和省卫生健康委受理审核并经专家论证价格制定等流程后予以新增,全省统一执行。近几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时,均重点提高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二是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202212月,浙江省医疗保障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浙医保联发〔202220号),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体现优质优价优效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定点中医类医疗机构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年度中药饮片医保列支费用总额预算。

2.优化中医服务体系,引进培养中医人才。一是持续完善三级中医药诊疗服务网络在原有3家省市级三甲中医类别医院的基础上,引入能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浙一之江、同德之江、浙江医院三墩等院区,充实省市公立中医资源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近五年共有71家民营中医类机构落户西湖,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医药服务布局,进一步完善省市医院-基层卫生-民营机构诊疗服务网络二是持续放编引才。西湖卫健系统编制招考名额连续两年增长,吸引中医药人才来西湖工作就业。截至2023年底,辖区内共有职业(助理)医师9471人,其中中医类别医师2567人,占比达27.1%,仅次于临床类别医师。区卫健系统内共有中医类别医师225人,占全系统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1.86%三是支持中医师承专长考核。支持辖区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培养和考核工作,实现在线备案、提供15年工作证明等人性化服务,挖掘独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传承民间中医资源。截至目前,辖区内有在册师承或确有专长类执业(助理)医师72人,其中66人注册在民营医疗机构。四是建立名医工作室培养体系。近年来,区卫健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通过建立名医工作室培养体系,努力培育中医药人才,发挥基层中医医学技术带头人传帮带作用,打造推进医疗业务和学习进修结合的示范基地。制定了《名医工作室考核实施意见》《西湖区卫生系统卫技人才梯队选拔和管理办法》等文件,将医疗人才,尤其是中医药人才作为培育重点。全区7个名医工作室中有4个中医专业名医。

3.依托信息赋能提升中医数字治理能力。一是共建共享,打造共享中药房西湖模式。基于共建、共享的提质增效理念,西湖区在加快中医药产业数字化的同时,着力打造西湖特色的共享中药房。统建系统信息平台,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并且强化云煎药质量管理。运用数字化手段,实行煎药透明管理,深度应用中药代煎服务端、医疗机构代煎管理平台、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监管驾驶舱等数字化系统,让医疗机构、患者、监管单位可通过云监控随时查看煎药过程。目前,已接入共享中药房企业3家,累计全流程管理处方数已超12万张。二是守正创新,依托信息化赋能中医药管理。建立西湖卫健互联网+综合监管系统,将中医药监管作为医疗机构监管的重要部分,实现上传下达、报告反馈、预警提醒、质控管理、违法处罚、投诉处理等功能。对包括152家中医诊疗机构在内的,全区所有医疗机构HIS诊疗数据,实现24小时不间断扫描监控,对违法违规诊疗实时发出预警,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工作管理效能。同时注重中医药产业监管,与辖区中医药信息化企业建立互信互动机制,在其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提供相关行业管理技术经验,以构建中医药产业数字化基础设施为目标,以西湖区内中医机构为参考模型,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赋能中医药产业开启第二曲线。目前,合作公司承接了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牵头的中药全产业链追溯服务平台建设,该项工作是浙江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中的重点任务,也是浙江省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改革的重点场景。

4.鼓励院内制剂使用,依法落实质量监管。鼓励合法规范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范围内调剂使用,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如灵隐中心从杭州市中医院引进了清炎洗剂、蝉贝合剂、窦炎合剂等5项院内制剂。区市场监管局根据《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法》等法律规定开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加强全区中药质量监管,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西湖区已连续3年做到医院中药制剂产品监督抽样100%覆盖,已连续4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抽样占到全年药品抽样比例的40%。以上监督抽样结果显示,产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了100%。全区中药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5.提升中医药服务易得性,增强养老获得感。一是开展中医护理上门服务。依托浙里护理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专业化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西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中医护理上门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优质化的服务需求。二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12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远程问诊设备;在文新、古荡、转塘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中医馆,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中药饮片、针刺等服务。

6.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中医药品牌知名度。为进一步完善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2021年区文广旅体局启动第七批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评审工作,新评选出三墩陈氏针灸”“叶壹丰堂脾胃病诊疗法入选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入选2年以来,区文广旅体局积极发挥保护传承、宣传推广作用,指导项目做好非遗传承提升,创造机会推荐项目参展参演,结合三墩老街、留下历史街区与非遗项目进行宣传,并联合微拍堂等公司为项目拍摄免费宣传片,放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溢出效应。同时修订完善《西湖区关于促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扶持意见》当年获评国家、省、市各类示范企业”“老字号等称号的企业单位,经审核,分别给予主体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

7.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助力中医康养旅游。西湖区不断拓宽中药材种植路径,扶持中药材农业企业,发展林下经济,为中医药特色康养旅游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悠然谷项目实现从无到有。悠然谷项目占地325亩,开展三叶青、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草药种植,正逐步完善林业生产配套设施,预计悠然谷项目可实现年产值400万元。二是之浦农业实现从有到新。杭州之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包西湖区土地137亩。通过林下套种、仿野生栽培等技术,建设80余亩中药八卦园生产基地。通过收集浙八味、新八味、铁皮石斛等400余种名贵中药材,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吸引研学5000人次/年,创造产值200万元/年。通过与省市区、国内外专业院校、科研机构、顶尖农企开展交流合作,33项殊荣及科研成果被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树立药食同源绿色健康的农业企业文化。三是中药研究实现从新到优。西湖区属地企业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在淳安县枫树岭建设种质资源圃,开展前胡道地性及品种控制技术研究与集成推广,西湖区大力给予项目指导和财政扶持,主要品种浙贝3号获2023年申报种业成果奖励。

二、下一步工作

1.积极开展中医医疗机构调研走访。收集相关问题及意见,建议上级医保部门继续支持中医药传统诊疗服务,完善中医诊疗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

2.不断壮大人才队伍。通过政策留才、编制留人和带教育人,持续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中医药人才职级晋升、职称评聘激励等政策,吸引并留住中医药专业人才,进一步盘活系统内中医专家资源,培养中医专业技术骨干队伍。

3.擦亮杭州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提升老字号指导老字号企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提升老字号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运营,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首,扩大市场份额。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徐项坤,  联系电话:895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