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14-3/2024-31974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91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24 09:46
浏览次数:
赵**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的建议》(第19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投促局、西湖城投集团、西湖云创集团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坚持把“产权换股权”作为区校、区院战略合作协议的核心条款。
西湖区正围绕打造“全省最具活力科创产业金融供应商”战略目标,统筹运行全区科创金融资源,快速打造“以直投基金为核心,产业基金、政策担保、科技风险池等为重要支撑”的全周期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对全区创新产业打造的支撑作用。一是全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重点协同西湖大学产业基金、西湖教育基金会、国科大杭高院基金等高校项目基金,源头触及西湖大学、浙江大学、国科大杭高院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引导高校项目落地西湖区。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中,西湖大学转化项目14个,浙江大学转化项目23个,国科大杭高院转化项目3个。二是持续完善西湖区“一站式投融资”赋能平台。已合作创投机构、国资平台、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商业银行等机构120家,与各投资机构建立项目互推、联合尽调、共同投资的联系机制。下一步,西湖区将成立初始规模一亿元的西湖区成果转化基金,投资方式为先出资后占股。西湖区成果转化基金叠加整合现有直投基金、产业基金、引导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组建规模百亿的科创基金群,支持科技成果从0到1到100的蝶变。
二、关于一定要把引进投资的眼光,瞄准长期主义资金,瞄准大企业。
科技创新并非仅由科学家或者风投基金主导,而是需要一个多方参与的生态系统,其中大企业在这个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加快构建创新矩阵方面。西湖区持续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及产业链其他企业开展联合创新,浙江省数据资源体系创新联合体入选省级创新联合体。大力实施“创新强工”行动,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机构“全清零”、研发活动“全覆盖”,2023年获评省级企业研究院6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5家(省级26家、市级39家)。在畅通交流机制方面。西湖区将依托西湖大学城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镓谷园区)、浙大城市学院云栖先进材料增材制造创新研究中心等产业园区,在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相关领域推动与产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园区企业交流互通平台,深化企业合作,借助产业链上下游的力量拓宽招商渠道,共同招引相关重点企业,打造园区发展共赢的“聚能环”。
根据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大企业的成果转化,具体工作举措是要实施“创新策源激发、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承载优化、转化载体提升、高端服务机构汇集、要素协调保障”六大专项行动。一是创新策源激发专项行动。打造云创镓谷等新型产学研基地,招引培育代表性项目与高质量成果。推进铖昌科技、华大杭州研究院、浙大鸣泉等重点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提能升级,支持阿里云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二是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依托阿里云全球总部和菜鸟供应链金融总部两大数字经济巨头,加快建设“云计算产业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天堂镓谷芯片产业园”“信创商密产业园”等数字经济产业聚合群落;支持浙江微波毫米波射频产业联盟、英飞拓、杰华特等智能制造企业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为重点,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区。三是空间承载优化专项行动。进一步链接合作浙江大学校友资源,加快“1897科创谷”建设,打造校友代表、明星企业活跃的创新创业街区,成为集“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优势校友产业综合体。四是转化载体提升专项行动。加强与普华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合作,按照“知名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创新研究院”运营模式,打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的新型孵化空间。五是高端服务机构汇集专项行动。支持华大时空组学公共服务平台创建。汇聚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专员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内优势科技成果的产出、转化信息,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的实施转移转化。六是要素协调保障专项行动。在政策保障方面,我们从聚焦成果转化和聚焦创新发展两个维度,推出政策保障黄金十四条,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多个节点,提供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链条支撑。比如在企业初创期我们实施“青鸟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支持硬科技初创项目关键节点发展。在企业快速成长期实施“飞天计划”,对于入选飞天企业库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研发补助。在企业成熟期实施“凤凰计划”,对挂牌融资的企业给予最高120万的一次性奖励。
三、关于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联姻,需要政府的主导和引导。
近年来,西湖区着眼于高质量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这一核心目标,积极培育以高校为创新主体、产业需求为靶向、区校企合作为特征的“环大学创新圈”。
1、成果转化实现高校经济升级蝶变。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引领“最先一公里”。全面升级高校经济,出台成果转化首选地、环大学创新圈行动方案,率先全省成立区成果转化科创中心,设立成果转化工作专班,集结“科技人才岗”29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员250名以上。2023年落地高质量高校经济项目190个,实现技术交易额376亿元,排名全省第2。二是环大学创新圈打造“最近一公里”。试点“科教人”三位一体创新深化,启动打造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环小和山创新创业圈、环云栖创新生态圈、环之江文化创新圈、环老和山创新创业圈5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其中“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被纳入省级创新深化试点,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为双策源核心,在周边一公里范围内“校区—街区一园区—社区”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圈。三是全周期服务畅通“最后一公里”。建成西湖启真、西湖大学创新药物中心、浙大城院增材制造中心、国科大智能光电中心、石虎山机器人基地等5家概念验证中心,挖掘各类成果150余个。成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投行、首个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启动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建设,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正式签约。有效盘活空间资源55万方,浙财大金融科创园成功开园、以校友为纽带的1897科创谷正式亮相、以知名投资机构牵引的普华孵化器启动运营,“一链一院一基地”模式的石虎山机器人、浙大智能电气等成为高校成果的标杆园区。
2、要素集成打响最优科创品牌。一是政策体系日臻完善。已出台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飞天政策”、“高校经济政策”,确保科技政策的精准、有效实施。去年兑现国高企奖励、雏鹰奖励、创新载体奖励等科技项目政策资金超7.69亿元,惠及企业2500余家。二是科创活动造势扬声。打造“科技八点半”3.0,先后举办平台经济、先进制造业、高能级平台等3场活动。承办国家性赛事“西湖科创杯”、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第一届量子精密测量研讨会、市属高校科技成果推介会、全市科创金融大会等活动,先后在浙报、杭报等头版报道西湖科创工作。三是为企服务见行见效。以“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为契机,结合科技金融支持、项目培训宣讲等联动举措,深入企业办实事、解难事,2023年举办各类科创政策培训15场,走访服务科创企业超过1000余家次。其中“科技八点半”活动解决政策、资本等相关诉求 362项。
根据您提的建议,下一步,西湖区政府部门将在5大创新圈内的9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干部“互派”制度,双方选优、选强干部,实现“双向奔赴”。一是共享圈内高校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创新圈。以环大学创新圈为单位,围绕大学圈内重点高校、核心院系、优势学科,开展产学研平台共建、科研成果共享,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成果更好、更快地在西湖区落地转化。二是共通成果转化需求信息,打通产学研合作堵点。高校端派出专业人员进入政府部门,打破高校、企业、政府三方沟通藩篱,让高校院所全面了解西湖区发展情况和产业需求,加强横向课题交流,构建更加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三是共育高校科研成果,合力突破成果转化痛点。地方单位选派高层次人才及科技业务骨干深入实验室和科研一线,为成果转化提供政策、资金、空间全要素保障服务,有效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和区校合作质效,合力跨越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此外,西湖区将全力构建全域市场化评价体系。建设一批面向产业发展的综合类、专业类概念验证中心,打造成全市综合服务类概念验证中心标杆;依托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浙江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服务综合体,实现高价值专利就地交易、转化、孵化;构建包含政府端科技人才岗、服务端技术经纪人、企业端成果转化员的三层体系,打造一支全域化专业服务队伍。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谢逸轩,联系电话:85118782)
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