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14-3/2024-31976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科技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24 09:51
浏览次数:
黄**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科技型企业引领创新的建议》(第9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深入剖析了当前科技型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作用,并就如何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升级提出了宝贵的见解与建议,为西湖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和路径。经我局主办并认真研究和讨论,区委人才办、区财政局、区发改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创投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关键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和机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一直把科技创新摆在首要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科技创新工作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科技进步创新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省前三。围绕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企业“扩面提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科技型企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我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资金投入支持,政策体系日臻完善
修订出台新一轮《西湖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若干措施》、《西湖区飞天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西湖区深化高校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确保科技政策精准、有效实施。2023年,全区科技财政支出共计21.43亿元,同比增长33.43%,区本级财政科技经费连年稳中有升。兑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创新载体奖励、科技项目配套等政策资金超2亿元,惠及企业2500余家。支持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截至2023年末,区科创投专项基金已审批投资企业中43家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占比50.6%;审批投资总额4.38亿元,撬动社会融资杠杆8.6倍。
(二)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创新矩阵加快构建
全面架构“117N”实验室体系,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推动“高能级平台”创新策源。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创新,2023年,浙江省数据资源体系创新联合体认定为省级创新联合体;华大研究院被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蝾螈脑再生时空图谱入选浙江十大科技事件,二代基因测序仪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1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94家。
(三)加强科技企业培育,创新主体数量倍增
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建立梯次培育机制,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准独角兽)-科技小巨人-科技领军企业”的思路,推动创新主体蓬勃生长,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成长一批”的良好态势,科技型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带动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实施创新主体“育林工程”,建立起全年为企服务培训辅导清单。2023年,针对资质认定、科技政策等举办10余场专题培训会,在文体中心千人会场举办2次大型培训,累计惠及企业超2000家次。目前,西湖区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5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95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省科技领军企业1家。
(四)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引才聚才能级提升
纵深推进“西湖英才计划”、“栖西聚才”等专项行动,构建涵盖“首席科学家、科创领军人才、科技骨干人才”的科技人才雁阵,提升引才聚才能级打造人才集聚地。组织国际火炬计划及国家海外优青项目等申报工作,支持企业申报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国家、省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鼓励企业引进人才,2023年新引进杭州市高层次人才5900余人,发放大学生生活补贴近3亿元,全方位打造“青年人才来杭第一站”。
(五)强化政策扶持支撑,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围绕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已出台《西湖区关于打造元宇宙产业高地的扶持意见》、《西湖区关于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西湖区关于促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意见》等3个产业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加速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鼓励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的突破和应用,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打造以高校为创新主体、产业需求为靶向、区校企合作为特征的“环大学创新圈”,形成环紫金港、环小和山、环云栖、环之江文化、环老文教五大创新生态圈。创新构建“1+N+X”的全域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省率先成立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布局西湖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西湖区科技成果转化(普华)中心等N个市场化运营分中心,打造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浙大鑫药创制园等X个成果转化基地,助推高质量科研成果推动成果转化从“书架”到“货架”。一体推进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建设,高质量开展4.26知识产权周宣传和“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创新环境设置知识产权全链条增值服务功能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针对您提出的关于科技型企业如何引领创新的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充分吸收,深入研究并结合当前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强化科技型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科技资金支持。用好直投基金和产业基金“双百亿”基金群的带动效应,设立“青鸟计划”,每年通过3000万专项资金对10-15个硬科技初创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引入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社会资本”联合投资模式,依托北交所浙江基地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
二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紧盯“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省级试点,深入落实试点创建方案,凝练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及转化模式,打造全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样板。切实发挥成果转化科创中心作用,统筹推进全域转化、全链条转化、全周期陪跑工作,紧盯浙财大金融科创园、普华成果转化中心、脑机园区、1897科创谷等重点载体,加快国有主导型、民营主导型、公私合营型等三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输出,力争打造2-3家标志性载体。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推动建设一批以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链接高校、上下游企业资源,以创新联合体形式实现兵团式攻关,引导申报省尖兵领雁等重大专项和重大项目。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推动高新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鼓励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指导帮助没有研发活动、没有研发机构的规上企业、亿元以上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四是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国家省市各级人才计划,引进集聚一批带项目、带技术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突出“平台引才”、“以才引才”、“产业引才”,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引进产业发展紧缺高层次人才。
五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快速反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者合法权益,鼓励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营造开放创新氛围,围绕主导产业、未来赛道等主题,做响科技八点半等品牌活动,源源不断打造创新论坛、产业对接会等标杆活动,实现成果、技术、资金三方的供给、需求的双向奔赴,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寿国辉,联系电话:85112453)
杭州市西湖区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