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索引号
00250244-2/2024-3204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人力社保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97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26 14:52
浏览次数:
刘**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建议》(第97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总工会、区发改经信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会办,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西湖区贯彻“三支队伍”建设部署和“春雨计划”要求,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重点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构建高质量就创体系,纵深推动“青年留杭第一区”建设。
一、细化政策支持,提升青年就创动力
1.加强政策精准集成。编印《西湖区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与服务》白皮书,梳理29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青年群体的就创服务事项,实现政策“码”上集成。编印《快递外卖小哥相关权益问题解答》、《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政策概览》等宣传资料,加大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群体相关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
2.推进政策扩面宣传。在镇街、社区开设“启明星”青年就创服务专窗,组织“人社大讲堂”、“红盟聚力.十进楼宇”等系列活动,深入高校、园区、楼宇开展政策宣讲,持续放大政策扶持效应。设立“暖蜂专窗”,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灵活就业登记、养老保险参保等专项服务。
3.有效落实补贴发放。积极发放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政策资金,帮助高校毕业生和待业青年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发放毕业生生活补贴1.3万人次1.15亿元,青荷礼包2.2万人次660万元;拨付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670.2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3646人次;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3350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46人。强化创业支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95万元,发放大学生(留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经营场地房租补贴等1288.94万元,惠及企业269家次;发放创业陪跑空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136万元,惠及企业48家次。
二、深化平台搭建,激发青年就创活力
1.建设青年就创综合体。统一建设标准,设计主题LOGO,探索一站共享式、邻里共建式、产城共融式“三共”建设模式,在蒋村、文新、古荡等镇街等打造单个面积不少于5000㎡的青年就创综合体,创新“1+ X”西湖模式。综合体内设置求职、创业、技能、服务、生活五大标准化空间,配置数字求职机、创业孵化工位、培训教室、青潮驿站等设施,集成就业微诊断、“首站学堂”青年来杭定制课程、技能培训、租房一张图等功能措施,全区推出驿站房源143间,入住201人,提供优惠房源约12000套。引导各青年就创综合体充分挖掘、盘活优势资源,探索特色化服务举措,开展多样化青年社群活动。
2.打造特色就创品牌。培育高校毕业生“好单位、好工作、好服务”三好就业招聘品牌,组织开展双选会、推介会等线下校园招聘活动和线上云聘会。今年以来主办或协办浙工大、国科大杭高院、浙科大、杭州电子科大等高校招聘活动10场,提供岗位近2000个,达成就业意向600余人次。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对接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累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959个。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8所高校组建西湖区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建立常态化联席机制,加大校地对接合作力度。联合镇街、平台开展“星耀”实训、“星创”大赛、“星聚”路演、“星享”沙龙等品牌活动,营造青年双创氛围。全区现已建成市级大学生创业园2家,认定创业陪跑空间11家,今年累计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205家。
3.开发线上应用场景。推广杭州市“就业创业一张图”,开发西湖区“就近就业”系统,推行“就业微诊断”模式,提供一键求职、就业指导、智慧面试等服务。推动1号求职机进高校,用户可通过AI系统和大数据技术自动调取用户信息并生成简历,只需刷脸即可完成投递,大幅节省前端的岗位筛选时间,提高求职效率,让工作触“屏”可及。研发“就近就业暨重点群体帮扶E本帐”应用场景,面向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岗位精准推送、技能培训线上报名、就创政策直达快享、帮扶信息实时记录的“15分钟就业圈”建设,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数字化。
三、优化培训模式,壮大青年工匠队伍
1.加强技能培训供给。优化技能培训产业匹配度,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诉求,采取“项目需求+定向式”“产教融合+学徒制”等培训模式,加大一二产业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6233人次。实施技能提升“双百计划”,依托西湖区青年就业创业综合体,开设青年留杭“首站学堂”,量身推出西湖印象、职创未来、匠心筑梦“3堂定制课”,今年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公益培训61场,提供线上电子商务师、物业管理员等重点工种技能培训课程85项。深化省级试点项目推广,发挥“小哥学院”、“工匠学堂”等新就业群体技能培训基地平台作用,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等订单式、专项式培训,首创“学历+技能培训”积分互认制,提升新就业群体培训质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3826人次,培训率位居全省前列。
2.深化评价多元改革。创新“考务流程模板化、质量监督清单化”模式,统一社会评价认定口径,通过评价方案预审、例行现场督导、线上实时督查、监控视频复审和随机飞行抽查等方式,对全区认定试点企业、社会评价机构实现全流程管理,确保评价认定质量。实施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建立全区技能人才产业培训评价联盟,拓宽“数字工匠”提技通道,开展支付宝、绿城物业等试点企业、社评组织“一试双证”及智能楼宇管理员等15项数字工种技能认定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新增技能人才3058人,培育持证数字高技能人才580人。
3.搭建技能提升平台。构建“政行校企”多元机制,开展全区技能等级行业认证、教育共享、评价合作。联合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浙江方大通信有限公司等各单位开展工学交替实训项目,联合辖区浙江公路技师学院、三替集团等技工院校、企业研发“病患护理”、“动力电池维修”等省级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并计划全省推广应用,联合杭州万向、西湖职高等5家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开展汽车维修工、缝纫工等高级工等级认定,选派选手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选派技工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选手参加上级技能大赛53场,斩获世赛、省赛、市赛“杭州市技术能手”等荣誉28项。
四、强化价值引导,提升青年就创能力
1.强化基层服务意识。采取网络宣传、现场咨询、专题讲座的方式,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进行了广泛的基层就业创业宣传,发放基层就业创业宣传页,帮助青年群体了解就业创业的有关知识,鼓励和引导其树立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意识。
2.加强基层就创能力。围绕“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模式,每年组织农村地区村委组织、村经济合作社、合作企业、专业协会、农村创业大户等人员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培训。每年开展“学雷锋纪念日”、“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活动,积极为基层青年劳动者提供个性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及注册登记咨询服务。
3.落实基层就业促进政策。落实大学生在基层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发放高校毕业生到养老、家政服务、现代农业领域就业创业补贴,鼓励青年群体转变就业偏见。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工作计划时间表,做实做细各项举措,优化工作方法,有效提升工作成效。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