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60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1号建议的复函


 

童芸芸代表:

你们在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办高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推动形成小和山高教园“大学+”共生系统的建议》(第7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作为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西湖区教育局在“一高三全”的教育理念支撑下,一直努力实现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老百姓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就读,让教育开放起来、立体起来、美好起来。留下街道小和山高教园区是西湖区内高等教育的集中区域,浙江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林立,教育氛围浓厚。但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建设、素养培育、区校联动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我们计划通过以下举措深入推进。

一、加快学校建设,优化教育布局。目前,小和山高教园区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对应的学区学校是杭州市留下小学和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和山单元XH1407-01(c)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小和山单元的配套教育设施,占地65.4亩,建筑面积57586平方米,设计规模为45班。学区范围内有翰墨香林、屏峰新村、石马新村、小和山新苑等住宅小区。学校正在建设当中,计划2025年9月投入使用。2024年3月,区教育局根据重大决策的相关要求,完成了小和山单元XH1407-01(c)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区划分决策流程,确定其范围为:东至绕城高速留下段;南至留下转塘交界处;西至西湖余杭交界处;北至西湖余杭交界处。留下小学的学区范围因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建也做了调整。后续,区教育局将安排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经验的优质学校来领办这所新校,纳入集团化管理。并联系西湖城投加快学校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的采购,落实“阳光食堂”等安全卫生的基本配置要求,确保顺利开学。

二、借助高校资源,提升教育内涵。历年来,区教育局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大学等区内高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课程改革、思政教育、教师培训、协同育人等方面有着很多卓有成效的合作。2024年,为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统筹规划、科学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西湖区安排了素质评价、学思课堂、科学教育、体育提质、劳动教育、主题学习、素养监测7个项目进行研究探索。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小和山高教园区的高校资源,结合区域课程改革的推进项目,充分发挥高教园区高校高等教育引领功能,在党建、教学、科研、竞赛、特教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让高校为西湖区的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让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和谐共生发展。

三、加强人才统筹,优化师资队伍。名校是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的最宝贵资产,是核心竞争力,西湖区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目的就是让这些老牌名校的“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校园文化”等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孵化更多的优质品牌学校。二十年来,我们坚持名校引领和带动,让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校园文化浸润到新学校,规范的管理制度、优秀的师资输出到新学校,为新校发展注入优秀基因。在小和山单元XH1407-01(c)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将投入使用之前,我们将通盘考虑新学校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基于集团化办学的机制,以领办学校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落实教师和各相关岗位人员。吸纳周边单位的尖端人才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后服务等工作;吸纳周边高校的在职或者退休教师,参与新学校的教师培训培养。

四、加强普特融通,落实融合教育。2023年,区教育局联合区残联等7部门共同印发了《西湖区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提升联动成效、强化督导评估等组织措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高质量特殊教育新生态。要求压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机制,区域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一人一档”、“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获得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目前,全区共布点41个资源教室,实现了各镇街100%全覆盖,新建学校的资源教室建设和特教指导老师配备,需要根据招生后的学生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后续,我们将充分利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正在建设的西湖区特教学校的功能和资源,推动小和山板块成为特殊教育研究和创新的高地。

小和山板块拥有优质的基础教育和优质的高等教育基础,在教育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为此,西湖教育将以新建学校投入使用为契机,主动作为、拓宽思路、积极协调,在小和山板块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协同的支持体系、科学的育人氛围,让更多人选择在小和山安家、置业、工作、就学,为全省高教园区提供“小和山经验”。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陆杰,联系电话:89511753)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

 

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60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1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03 15:37

浏览次数:

童芸芸代表:

你们在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办高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推动形成小和山高教园“大学+”共生系统的建议》(第7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作为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西湖区教育局在“一高三全”的教育理念支撑下,一直努力实现全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老百姓把孩子送到家门口的优质学校就读,让教育开放起来、立体起来、美好起来。留下街道小和山高教园区是西湖区内高等教育的集中区域,浙江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林立,教育氛围浓厚。但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建设、素养培育、区校联动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为此,我们计划通过以下举措深入推进。

一、加快学校建设,优化教育布局。目前,小和山高教园区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对应的学区学校是杭州市留下小学和浙江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和山单元XH1407-01(c)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小和山单元的配套教育设施,占地65.4亩,建筑面积57586平方米,设计规模为45班。学区范围内有翰墨香林、屏峰新村、石马新村、小和山新苑等住宅小区。学校正在建设当中,计划2025年9月投入使用。2024年3月,区教育局根据重大决策的相关要求,完成了小和山单元XH1407-01(c)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区划分决策流程,确定其范围为:东至绕城高速留下段;南至留下转塘交界处;西至西湖余杭交界处;北至西湖余杭交界处。留下小学的学区范围因小和山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新建也做了调整。后续,区教育局将安排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经验的优质学校来领办这所新校,纳入集团化管理。并联系西湖城投加快学校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的采购,落实“阳光食堂”等安全卫生的基本配置要求,确保顺利开学。

二、借助高校资源,提升教育内涵。历年来,区教育局和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大学等区内高校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课程改革、思政教育、教师培训、协同育人等方面有着很多卓有成效的合作。2024年,为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统筹规划、科学推进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西湖区安排了素质评价、学思课堂、科学教育、体育提质、劳动教育、主题学习、素养监测7个项目进行研究探索。我们可以深入挖掘小和山高教园区的高校资源,结合区域课程改革的推进项目,充分发挥高教园区高校高等教育引领功能,在党建、教学、科研、竞赛、特教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让高校为西湖区的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让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和谐共生发展。

三、加强人才统筹,优化师资队伍。名校是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的最宝贵资产,是核心竞争力,西湖区的名校集团化办学,目的就是让这些老牌名校的“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校园文化”等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孵化更多的优质品牌学校。二十年来,我们坚持名校引领和带动,让名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校园文化浸润到新学校,规范的管理制度、优秀的师资输出到新学校,为新校发展注入优秀基因。在小和山单元XH1407-01(c)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将投入使用之前,我们将通盘考虑新学校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基于集团化办学的机制,以领办学校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落实教师和各相关岗位人员。吸纳周边单位的尖端人才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后服务等工作;吸纳周边高校的在职或者退休教师,参与新学校的教师培训培养。

四、加强普特融通,落实融合教育。2023年,区教育局联合区残联等7部门共同印发了《西湖区第二期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提升联动成效、强化督导评估等组织措施,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高质量特殊教育新生态。要求压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机制,区域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一人一档”、“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获得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目前,全区共布点41个资源教室,实现了各镇街100%全覆盖,新建学校的资源教室建设和特教指导老师配备,需要根据招生后的学生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后续,我们将充分利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正在建设的西湖区特教学校的功能和资源,推动小和山板块成为特殊教育研究和创新的高地。

小和山板块拥有优质的基础教育和优质的高等教育基础,在教育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为此,西湖教育将以新建学校投入使用为契机,主动作为、拓宽思路、积极协调,在小和山板块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协同的支持体系、科学的育人氛围,让更多人选择在小和山安家、置业、工作、就学,为全省高教园区提供“小和山经验”。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陆杰,联系电话:89511753)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