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6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94号提案的复函


 

王鸣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小群体抑郁症防治的建议》(第94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卫健局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当代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近年来低龄化趋势明显。一直以来,西湖区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抓手,家校协同,并联合属地镇街、社区、公安、卫健、财政等相关部门,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效防范极端事件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成长学习环境。

一、所做工作

1.多方聚力,及早发现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分级管理。区教育局始终要求学校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持续推进。投资100多万新建700多方的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指导学校成立防范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工作小组,建立校级、班级分级管理体系和学生心理健康定期测评制度。及时防范、识别和干预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原因造成的抑郁倾向。二是完善常态机制,健全预警网络。每学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通过量表测试、日常观察、个别访谈和家访等方式,构建“随人走、全覆盖”的数字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健全“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院-校心理站-班级”四级预警网络,设置预警阈值,针对二特殊学生进行动态预警,进行数据分析。三是促进家校协同,提高育人水平。基于“和谐心”育人模式,2023年有效缓解340多个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组织“和谐心家园”培训125场,区级“和谐心俱乐部”培训30场;开展网上“家长学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联合区关工委编写并出版《教子有方:知心育儿100招》,得到家长一致好评。

2.普及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一是落实心理课程,树立正确意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通过团辅、个辅等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二是优化心理辅导,充分满足需求。按照浙江省心理健康标准校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站,配备心理教师接待办公室、个别辅导室、小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100%学校辅导站达到省级标准。目前,西湖区各校心理辅导室总面积9817.52平方米,平均每校区110.3平方米。去年西湖区各校个案咨询总数9356人,平均每校区105人次。三是举办特色活动,引入优质资源。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专题讲座,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基于区域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专家进校园活动,2023年专家进校园活动超过100场,营造和谐宽容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

3.专业驱动,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能力培养力度。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配备1名及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个学校心理教育辅导站组建3至6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持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率98.6%,其中国家二、三级咨询师233人,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21人,B证215人。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做好班主任B证培训,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应对和干预能力。二是壮大医疗专业队伍。目前,西湖区辖区6家省、市级医院均设置了精神心理科,能够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其中辖区市七医院作为专科医院,单设了青少年儿童心理科门诊及病房。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精神心理门诊,正常开展用药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辖区已培育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试点门诊,定期组织上级专家坐诊会诊,对诊疗发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均及时予以处置,若有病情需要的,均进一步转诊到辖区专科医院诊疗。辖区重视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培养,每年对其安排学习及培训,强化精神心理科业务服务能力,不断壮大辖区精神心理科医生队伍,为辖区青少年提供各类心理健康服务。三是构建医教结合协同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多维协同机制,对有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持续追踪记录。成立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专家指导组,聘请省市教育专家24名,点对点支持学校干预。与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聘请9位副高级以上专家分五片为学校提供定点指导,打通重点人员的转介和联合干预闭环。

二、下一步工作

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防护和应急疏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持续推进。

1.持续优化家校社医协同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多维协同机制,对有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持续追踪记录。紧密联合区卫健、财政等相关部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联动,重点加强对各镇街心理健康工作的技术指导,通过举办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培训,指导业务人员加强在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借助高校、医院、社区卫生院等力量,加强专业化心理教师和工作室团队的培养,重点开展抑郁症防治研究,助推心理健康教师梯度成长。力争在2024年成功申报杭州市心理优秀站评比1-2所,实现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00%全覆盖。

2.持续建设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切实保障全区所有学校都配备1名及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初高中学校100%配备了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个学校的心理教育辅导站形成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目前,全区持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率98.6%,其中国家二、三级咨询师233人,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21人,B证215人。后续,区域将持续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做好班主任B证培训,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应对和干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抑郁症的知识普及和干预办法指导。

3.持续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社会教育生态已经有所改善,但减轻学生负担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要坚定的围绕“一高三全”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全域优质均衡,进一步降低“择校热”,让孩子能更多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读优质的学校;要坚定的落实“双减”的各项工作,校内外双管齐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管好学生的作业、手机、睡眠等环节,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坚定的落实科学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破除“唯分数”的现象,通过“五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等举措,减少选拔的项目,强化全面合格的概念。多措并举,在区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4.持续提升家庭教育育人水平。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提高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基于“和谐心热线”和面对面辅导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缓解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持续开展“和谐心家园”培训和“和谐心俱乐部”培训,在双浦、转塘、留下、三墩北等区域重点实施;开展网上“家长学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传导。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沈宇真,联系电话:89511750)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

 

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68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94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03 15:53

浏览次数:

王鸣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小群体抑郁症防治的建议》(第94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卫健局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当代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近年来低龄化趋势明显。一直以来,西湖区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以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抓手,家校协同,并联合属地镇街、社区、公安、卫健、财政等相关部门,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效防范极端事件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成长学习环境。

一、所做工作

1.多方聚力,及早发现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分级管理。区教育局始终要求学校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持续推进。投资100多万新建700多方的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指导学校成立防范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工作小组,建立校级、班级分级管理体系和学生心理健康定期测评制度。及时防范、识别和干预部分学生因学习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原因造成的抑郁倾向。二是完善常态机制,健全预警网络。每学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通过量表测试、日常观察、个别访谈和家访等方式,构建“随人走、全覆盖”的数字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健全“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院-校心理站-班级”四级预警网络,设置预警阈值,针对二特殊学生进行动态预警,进行数据分析。三是促进家校协同,提高育人水平。基于“和谐心”育人模式,2023年有效缓解340多个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组织“和谐心家园”培训125场,区级“和谐心俱乐部”培训30场;开展网上“家长学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联合区关工委编写并出版《教子有方:知心育儿100招》,得到家长一致好评。

2.普及知识,营造和谐氛围。一是落实心理课程,树立正确意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通过团辅、个辅等活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二是优化心理辅导,充分满足需求。按照浙江省心理健康标准校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站,配备心理教师接待办公室、个别辅导室、小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100%学校辅导站达到省级标准。目前,西湖区各校心理辅导室总面积9817.52平方米,平均每校区110.3平方米。去年西湖区各校个案咨询总数9356人,平均每校区105人次。三是举办特色活动,引入优质资源。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专题讲座,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基于区域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专家进校园活动,2023年专家进校园活动超过100场,营造和谐宽容的校园氛围,促进师生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

3.专业驱动,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能力培养力度。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配备1名及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个学校心理教育辅导站组建3至6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持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率98.6%,其中国家二、三级咨询师233人,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21人,B证215人。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做好班主任B证培训,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应对和干预能力。二是壮大医疗专业队伍。目前,西湖区辖区6家省、市级医院均设置了精神心理科,能够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其中辖区市七医院作为专科医院,单设了青少年儿童心理科门诊及病房。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设精神心理门诊,正常开展用药指导、心理咨询等服务。辖区已培育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试点门诊,定期组织上级专家坐诊会诊,对诊疗发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均及时予以处置,若有病情需要的,均进一步转诊到辖区专科医院诊疗。辖区重视精神心理科医生的培养,每年对其安排学习及培训,强化精神心理科业务服务能力,不断壮大辖区精神心理科医生队伍,为辖区青少年提供各类心理健康服务。三是构建医教结合协同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多维协同机制,对有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持续追踪记录。成立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专家指导组,聘请省市教育专家24名,点对点支持学校干预。与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聘请9位副高级以上专家分五片为学校提供定点指导,打通重点人员的转介和联合干预闭环。

二、下一步工作

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防护和应急疏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持续推进。

1.持续优化家校社医协同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医院多维协同机制,对有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持续追踪记录。紧密联合区卫健、财政等相关部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联动,重点加强对各镇街心理健康工作的技术指导,通过举办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培训,指导业务人员加强在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借助高校、医院、社区卫生院等力量,加强专业化心理教师和工作室团队的培养,重点开展抑郁症防治研究,助推心理健康教师梯度成长。力争在2024年成功申报杭州市心理优秀站评比1-2所,实现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00%全覆盖。

2.持续建设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切实保障全区所有学校都配备1名及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其中初高中学校100%配备了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个学校的心理教育辅导站形成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目前,全区持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率98.6%,其中国家二、三级咨询师233人,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21人,B证215人。后续,区域将持续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做好班主任B证培训,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应对和干预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抑郁症的知识普及和干预办法指导。

3.持续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社会教育生态已经有所改善,但减轻学生负担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要坚定的围绕“一高三全”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全域优质均衡,进一步降低“择校热”,让孩子能更多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读优质的学校;要坚定的落实“双减”的各项工作,校内外双管齐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管好学生的作业、手机、睡眠等环节,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坚定的落实科学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破除“唯分数”的现象,通过“五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等举措,减少选拔的项目,强化全面合格的概念。多措并举,在区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4.持续提升家庭教育育人水平。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提高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基于“和谐心热线”和面对面辅导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缓解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持续开展“和谐心家园”培训和“和谐心俱乐部”培训,在双浦、转塘、留下、三墩北等区域重点实施;开展网上“家长学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传导。

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沈宇真,联系电话:89511750)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