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7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复函


 

陈苏兰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建议》(第137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卫健局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做工作

1.切实推动近视防控工作。西湖区作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积极探索数字赋能近视防控新举措,助力精准防控近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2023年,全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52.34%,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71%。一是重视体育锻炼,减轻学业负担。全区各中小学开齐开足体育课,同时开展“两操两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区域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五项管理文件,形成了全面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政策体系,结合评价考核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助力视力健康。二是完善设施设备,创建健康环境。全区投入资金约2200万元,完成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室智慧灯光改造全覆盖,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加健康、明亮、舒适的教学环境。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每个班级教室前均贴有2米视力保护警戒线,提醒同学课桌椅不得越界。

2.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区教育局始终要求学校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学校心理辅导站100%达到省级标准。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专题讲座,提升青少年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二是构建心理健康全程动态服务链。建立健全“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院-校心理站-班级”四级预警网络,针对不同问题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归类和统计。区教育局投资100多万新建700多方的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构建“随人走、全覆盖”的数字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架起学校、家庭和医院医教结合的桥梁。三是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全区所有学校都配备1名及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个学校心理教育辅导站组建3至6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率98.6%,其中国家二、三级咨询师233人,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21人,B证215人。进一步加大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做好班主任B证培训,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应对和干预能力。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家分片区指导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并提供转介和干预帮助。

3.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近年来,区教育局和卫健系统紧密联动,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是多途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西湖区坚持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鼓励初中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活动课,指导学校开展大小课间的体育和趣味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多途径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免疫能力。二是多形式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学校作为人口密集的聚集性场所,在传染病高发期,学校通过晨会、班队课、校医进教室、家长课堂等方式,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养成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三是高效率处置传染病疫情。同时通过家校沟通协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防止疾病传播。发生疫情时,和疾控部门快速对接,第一时间检测、评估、通知、处置,形成高效率的处置机制。另外,学校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告知家长接种流感等疫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荐有需要的家长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情况。

二、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社会教育生态已经有所改善,但减轻学生负担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要坚定的围绕“一高三全”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全域优质均衡,进一步降低“择校热”,让孩子能更多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读优质的学校;要坚定的落实“双减”的各项工作,校内外双管齐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管好学生的作业、手机、睡眠等环节,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坚定的落实科学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破除“唯分数”的现象,通过“五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等举措,减少选拔的项目,强化全面合格的概念。多措并举,在区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2.进一步强化青少年近视防控。努力实现“不新增”。将近视防控工作前移,在学前阶段广泛开展近视防控宣传和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对教室采光系数、照度、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的符合度等40余项教学环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教育、卫生部门积极联动,利用“6·6爱眼日”等宣传日开展爱眼、护眼、健康用眼系列宣传活动;努力实现“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是近视防控工作的关键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通过控制作业量、增加运动量、优化用眼环境等举措,防止近视青少年的视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加重,防止青少年从假近视转化为真性近视;努力实现“数智化”。进一步优化近视防控精密智控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通过大数据对比综合分析,实时了解全区各校学生的视力健康数据,以便及时关注近视防控整体动态和成效。在西湖区“家长网校”中开设近视防控专题课程,与卫健局联合制作系列科普宣传片,营造关注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良好氛围。

3.立体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区教育局将以推动区域心理中心的常态化与特色化运作为契机,基于“西湖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提质扩面,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心理教师和工作室团队的培养,助推心理健康教师梯度成长。力争在24年成功申报杭州市心理优秀站评比1-2所,实现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00%全覆盖;进一步加强环境支持。紧密联合区卫健、财政等相关部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联动,重点加强对各镇街心理健康工作的技术指导,通过举办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培训,指导业务人员加强在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和谐心”育人模式,基于“和谐心热线”和面对面辅导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缓解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持续开展“和谐心家园”培训和“和谐心俱乐部”培训,在双浦、转塘、留下、三墩北等区域重点实施;开展网上“家长学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传导。

4.多措并举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学校作为人口密集的聚集性场所,是疾病防控的重要阵地,需要各方支持,共同做好防控工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要加强源头管理。区教育局会联合卫健部门,指导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卫生管理,规范落实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做好培训、指导、督导全流程消毒管控,真正起到消毒效果,灭活外环境中的传染性病原体;要加强机制保障。大力开展“健康浙江”“健康杭州”相关工作,鼓励学校争创“健康促进学校”等相关项目,将学生的健康工作全面纳入学校生态考核,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管。协同区卫健部门,落实疫苗接种、体检、筛查等项目的经费保障,形成良好的联动局面;要加强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校医、保健老师的培训和演练,规范开展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出现聚集性疫情后,严格控制班级交叉活动,提倡以班级为活动单元,及时果断停止所有聚集性活动。

青少年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西湖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诚如您所说,西湖区在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上仍有许多不足,接下来西湖区将进一步展现“全国近视防控试点区”的示范作用,探索总结近视防控创新举措和有效方法,积极发挥“西湖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多病共防,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培养出青春昂扬、堪当重任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沈宇真,联系电话:89511750)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


 

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7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37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03 16:03

浏览次数:

陈苏兰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建议》(第137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卫健局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做工作

1.切实推动近视防控工作。西湖区作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积极探索数字赋能近视防控新举措,助力精准防控近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和成效。2023年,全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52.34%,较上一年同期下降1.71%。一是重视体育锻炼,减轻学业负担。全区各中小学开齐开足体育课,同时开展“两操两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区域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五项管理文件,形成了全面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政策体系,结合评价考核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助力视力健康。二是完善设施设备,创建健康环境。全区投入资金约2200万元,完成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室智慧灯光改造全覆盖,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加健康、明亮、舒适的教学环境。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每个班级教室前均贴有2米视力保护警戒线,提醒同学课桌椅不得越界。

2.切实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区教育局始终要求学校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做到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学校心理辅导站100%达到省级标准。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周)”、专题讲座,提升青少年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二是构建心理健康全程动态服务链。建立健全“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院-校心理站-班级”四级预警网络,针对不同问题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归类和统计。区教育局投资100多万新建700多方的区域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构建“随人走、全覆盖”的数字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架起学校、家庭和医院医教结合的桥梁。三是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全区所有学校都配备1名及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个学校心理教育辅导站组建3至6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持证率98.6%,其中国家二、三级咨询师233人,省心理健康教育A证21人,B证215人。进一步加大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做好班主任B证培训,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应对和干预能力。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家分片区指导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并提供转介和干预帮助。

3.有效落实传染病防控。近年来,区教育局和卫健系统紧密联动,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是多途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西湖区坚持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鼓励初中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活动课,指导学校开展大小课间的体育和趣味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多途径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锻炼时间,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免疫能力。二是多形式开展健康卫生教育。学校作为人口密集的聚集性场所,在传染病高发期,学校通过晨会、班队课、校医进教室、家长课堂等方式,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养成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三是高效率处置传染病疫情。同时通过家校沟通协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防止疾病传播。发生疫情时,和疾控部门快速对接,第一时间检测、评估、通知、处置,形成高效率的处置机制。另外,学校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告知家长接种流感等疫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荐有需要的家长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情况。

二、下一步工作

1.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双减”工作实施以来,社会教育生态已经有所改善,但减轻学生负担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要坚定的围绕“一高三全”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全域优质均衡,进一步降低“择校热”,让孩子能更多的选择在家门口就读优质的学校;要坚定的落实“双减”的各项工作,校内外双管齐下,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强“五项管理”,管好学生的作业、手机、睡眠等环节,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要坚定的落实科学评价工作,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努力破除“唯分数”的现象,通过“五好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等举措,减少选拔的项目,强化全面合格的概念。多措并举,在区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2.进一步强化青少年近视防控。努力实现“不新增”。将近视防控工作前移,在学前阶段广泛开展近视防控宣传和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对教室采光系数、照度、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的符合度等40余项教学环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教育、卫生部门积极联动,利用“6·6爱眼日”等宣传日开展爱眼、护眼、健康用眼系列宣传活动;努力实现“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是近视防控工作的关键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通过控制作业量、增加运动量、优化用眼环境等举措,防止近视青少年的视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加重,防止青少年从假近视转化为真性近视;努力实现“数智化”。进一步优化近视防控精密智控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全覆盖,通过大数据对比综合分析,实时了解全区各校学生的视力健康数据,以便及时关注近视防控整体动态和成效。在西湖区“家长网校”中开设近视防控专题课程,与卫健局联合制作系列科普宣传片,营造关注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良好氛围。

3.立体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区教育局将以推动区域心理中心的常态化与特色化运作为契机,基于“西湖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提质扩面,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心理教师和工作室团队的培养,助推心理健康教师梯度成长。力争在24年成功申报杭州市心理优秀站评比1-2所,实现心理健康专职教师100%全覆盖;进一步加强环境支持。紧密联合区卫健、财政等相关部门,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联动,重点加强对各镇街心理健康工作的技术指导,通过举办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培训,指导业务人员加强在心理健康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和谐心”育人模式,基于“和谐心热线”和面对面辅导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困惑,缓解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持续开展“和谐心家园”培训和“和谐心俱乐部”培训,在双浦、转塘、留下、三墩北等区域重点实施;开展网上“家长学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传导。

4.多措并举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学校作为人口密集的聚集性场所,是疾病防控的重要阵地,需要各方支持,共同做好防控工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要加强源头管理。区教育局会联合卫健部门,指导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卫生管理,规范落实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做好培训、指导、督导全流程消毒管控,真正起到消毒效果,灭活外环境中的传染性病原体;要加强机制保障。大力开展“健康浙江”“健康杭州”相关工作,鼓励学校争创“健康促进学校”等相关项目,将学生的健康工作全面纳入学校生态考核,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管。协同区卫健部门,落实疫苗接种、体检、筛查等项目的经费保障,形成良好的联动局面;要加强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校医、保健老师的培训和演练,规范开展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出现聚集性疫情后,严格控制班级交叉活动,提倡以班级为活动单元,及时果断停止所有聚集性活动。

青少年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基础,西湖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诚如您所说,西湖区在提高中小学生健康素质上仍有许多不足,接下来西湖区将进一步展现“全国近视防控试点区”的示范作用,探索总结近视防控创新举措和有效方法,积极发挥“西湖区学生成长支持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多病共防,保障师生健康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培养出青春昂扬、堪当重任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沈宇真,联系电话:89511750)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