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60-2/2024-3178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商务局(区金融办)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复函


 

江岚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夜市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7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所做工作

(一)加强科学规划,营造夜间氛围。一是合理规划布局。在重点商圈、特色街区落实夜间经济布局,着力打造“夜黄龙”“夜文三”“夜幕里”“夜之江”“夜蒋村”“夜三墩”六大“月光商圈”,经过几年发展,夜间经济氛围浓厚,形成“一圈一特色”格局,有效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二是亮化夜间环境。为促进“夜经济”消费,结合“老楼宇、老商圈”改造提升工作,以“环境品质化”提升为主线,以“品质西湖,光韵风华”为主题,实施文三、黄龙、蒋村、莲花商圈亮灯工程,点亮全省首块近8K超高清、近千方的弧面裸眼3D子母大屏,数字化展示杭州数字化新形象。2022年以来,实施黄龙恒励大厦亮灯工程、北山大厦亮灯工程、留石高架两侧亮化提升等9个亮灯工程,总投资达2120万元,有力改善夜间消费环境。三是深化数字赋能。围绕《杭州市商圈智慧化改造推进公共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商圈特色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停车便利化、配送规范化,深入推进文三、蒋村商圈智慧化改造工作,推动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通过搭建高德一键智慧游、云逛街小程序、平行世界、运营魔方、智慧停车系统、商圈 AR 数字导览等场景,实现商圈智慧化运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浙江新宇贸易、杭州有赞科技等 16 家新零售企业,不断丰富消费新业态。

(二)加强夜市宣传,带动经济发展。近几年,西湖区积极发展市集经济,一是培育文旅市集。探索“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模式,开设非遗互动市集和非遗传习所,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非遗研学活动。鼓励非遗传承人将具有表演性质的非遗项目走进景区、走上街头、进入校园,面向群众开展免费展演和活态传承。二是打响市集品牌。持续打响杭州奇妙夜、沿山河集、凤凰艺市等市集品牌。借助国际旅交会、舟山国际海岛大会等展会,利用当地文化和旅游独特元素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宣传推介,以活动促品牌,以品牌聚人气。2023年发布了《西湖区文旅消费品牌创建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八个十”行动,进一步扩大文旅融合标志性产品应用。培育了“西湖区十大市集”,其中天目里“沿山河集”、“凤凰艺市”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

(三)加强夜市管理,保障持续运营。实行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全力提升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精准服务护航夜间经济环境。一是结合夜市开放时间和市民需求,督促夜市管理责任单位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巡回保洁和垃圾清理工作,最大限度保障生活垃圾不满溢、不积压。二是专项治理,不留死角。组织人员每日在夜市结束后、人流量减少时,对周边道路地面污渍进行集中冲洗,使地面见底色。三是适当延长公厕保洁服务时间,在原有24小时开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人员延长保洁作业时间,提高公厕夜间保洁质量。四是协同属地镇街优先推进大型商圈、商业街等厕所对外开放,指导保洁服务,满足市民夜间用厕需求。五是协同属地镇街以及西湖直运公司制定夜市周边清运专线,根据实际垃圾产生情况,适当增加垃圾清运凭此,保障夜市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引导夜间消费。鼓励龙湖西溪天街、龙湖紫荆天街、黄龙万科中心、西溪银泰城等大型综合体错时举办各类促销活动,营造“周周有优惠,月月有节庆”的夜间消费氛围。在厚仁路商业街等夜市、夜食特色街区举办“美食节”等,根据季节特征串联各类地方美食,打造品牌美食活动。引导《宋城千古情》、《钱塘观礼》等演出团队在大型商超、综合体等开展夜间小型特色演出,进一步发掘推广特色民俗活动。积极引导景区、酒店等举办主题夜间旅游活动,丰富夜游服务内容。承接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增加夜间会展场次,提升旅游、住宿服务水平,做大“展会+夜间经济”模式。

(二)推出特色品牌。继续提升西湖区十大市集,丰富市集类型。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做好政策资金扶持,不断增强文商旅夜经济消费供给能力,同时研究推出品牌市集、夜经济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三)健全管理机制。根据实际需求,持续做好我区夜市经济发展商业外摆的备案工作,从放宽审批限制、延长活动时间、做好设置指导、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加大对相关外摆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做好夜市周边无证商贩、无证地摊等的日常管控和依法查处工作,引导无证商贩合法经营。对商圈合法经营商户的轻微违法行为,采取审慎包容的监管原则,对及时整改到位且列入《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违法行为,不实施处罚。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

再次衷心感谢您(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袁淑萍,联系电话:0571-89510621)

 

索引号

00250260-2/2024-3178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商务局(区金融办)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75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03 17:13

浏览次数:

江岚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区夜市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7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所做工作

(一)加强科学规划,营造夜间氛围。一是合理规划布局。在重点商圈、特色街区落实夜间经济布局,着力打造“夜黄龙”“夜文三”“夜幕里”“夜之江”“夜蒋村”“夜三墩”六大“月光商圈”,经过几年发展,夜间经济氛围浓厚,形成“一圈一特色”格局,有效促进夜间经济发展。二是亮化夜间环境。为促进“夜经济”消费,结合“老楼宇、老商圈”改造提升工作,以“环境品质化”提升为主线,以“品质西湖,光韵风华”为主题,实施文三、黄龙、蒋村、莲花商圈亮灯工程,点亮全省首块近8K超高清、近千方的弧面裸眼3D子母大屏,数字化展示杭州数字化新形象。2022年以来,实施黄龙恒励大厦亮灯工程、北山大厦亮灯工程、留石高架两侧亮化提升等9个亮灯工程,总投资达2120万元,有力改善夜间消费环境。三是深化数字赋能。围绕《杭州市商圈智慧化改造推进公共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聚焦商圈特色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停车便利化、配送规范化,深入推进文三、蒋村商圈智慧化改造工作,推动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通过搭建高德一键智慧游、云逛街小程序、平行世界、运营魔方、智慧停车系统、商圈 AR 数字导览等场景,实现商圈智慧化运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浙江新宇贸易、杭州有赞科技等 16 家新零售企业,不断丰富消费新业态。

(二)加强夜市宣传,带动经济发展。近几年,西湖区积极发展市集经济,一是培育文旅市集。探索“政府买单、群众受益”的模式,开设非遗互动市集和非遗传习所,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非遗研学活动。鼓励非遗传承人将具有表演性质的非遗项目走进景区、走上街头、进入校园,面向群众开展免费展演和活态传承。二是打响市集品牌。持续打响杭州奇妙夜、沿山河集、凤凰艺市等市集品牌。借助国际旅交会、舟山国际海岛大会等展会,利用当地文化和旅游独特元素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宣传推介,以活动促品牌,以品牌聚人气。2023年发布了《西湖区文旅消费品牌创建实施方案》,重点实施“八个十”行动,进一步扩大文旅融合标志性产品应用。培育了“西湖区十大市集”,其中天目里“沿山河集”、“凤凰艺市”被评为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

(三)加强夜市管理,保障持续运营。实行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全力提升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精准服务护航夜间经济环境。一是结合夜市开放时间和市民需求,督促夜市管理责任单位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巡回保洁和垃圾清理工作,最大限度保障生活垃圾不满溢、不积压。二是专项治理,不留死角。组织人员每日在夜市结束后、人流量减少时,对周边道路地面污渍进行集中冲洗,使地面见底色。三是适当延长公厕保洁服务时间,在原有24小时开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人员延长保洁作业时间,提高公厕夜间保洁质量。四是协同属地镇街优先推进大型商圈、商业街等厕所对外开放,指导保洁服务,满足市民夜间用厕需求。五是协同属地镇街以及西湖直运公司制定夜市周边清运专线,根据实际垃圾产生情况,适当增加垃圾清运凭此,保障夜市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引导夜间消费。鼓励龙湖西溪天街、龙湖紫荆天街、黄龙万科中心、西溪银泰城等大型综合体错时举办各类促销活动,营造“周周有优惠,月月有节庆”的夜间消费氛围。在厚仁路商业街等夜市、夜食特色街区举办“美食节”等,根据季节特征串联各类地方美食,打造品牌美食活动。引导《宋城千古情》、《钱塘观礼》等演出团队在大型商超、综合体等开展夜间小型特色演出,进一步发掘推广特色民俗活动。积极引导景区、酒店等举办主题夜间旅游活动,丰富夜游服务内容。承接西湖国际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增加夜间会展场次,提升旅游、住宿服务水平,做大“展会+夜间经济”模式。

(二)推出特色品牌。继续提升西湖区十大市集,丰富市集类型。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做好政策资金扶持,不断增强文商旅夜经济消费供给能力,同时研究推出品牌市集、夜经济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三)健全管理机制。根据实际需求,持续做好我区夜市经济发展商业外摆的备案工作,从放宽审批限制、延长活动时间、做好设置指导、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加大对相关外摆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做好夜市周边无证商贩、无证地摊等的日常管控和依法查处工作,引导无证商贩合法经营。对商圈合法经营商户的轻微违法行为,采取审慎包容的监管原则,对及时整改到位且列入《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的违法行为,不实施处罚。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教育和引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

再次衷心感谢您(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袁淑萍,联系电话:0571-895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