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9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51号提案的复函


 

裘鸿维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拓展市民公共空间,为中小学生提供艺术实践场所的建议》(第15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文广旅体局、翠苑街道、转塘街道、古荡街道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做工作

西湖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的育人理念,重视五育融合,多渠道多路径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1.扎实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我区扎实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实现教师、课程、普惠三个百分百。一是艺术教师配置100%,全区所有中小学按照要求配足配强专职音乐、美术教师。在艺术学科教师招聘时,高要求高标准招聘专业技能强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对现有的艺术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技能再学习在提升。二是艺术课程实施100%,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拓展开发校本艺术课程,利用学校社团课、学后托管等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学校艺术教育质量。三是城乡优质惠及100%,高标准配备艺术专用教室、教学教具等设施设备。近年来,全区逐步推进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的升级改造工作,同时推出“暖脚心”工程,为全区学生提供配有地暖的舞蹈房,进一步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

2.持续推动社会艺术工作发展。各镇街结合区域特点,持续推动各街道社区积极发挥区域优势,落实社会艺术工作。“古荡街道”积极用好辖区公共空间优势,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地多用”原则,充分利用各类公共活动空间场地、器材、设施等条件,推动社会艺术教育课程资源与学校形成协作。辖区共有社区文化家园、民生综合体、未来社区等可供居民活动场地10余个,面向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艺术活动,强化艺术活动的普及性与覆盖面,并通过各专场比赛活动加强交流,展示成果。“转塘街道”内的区文化馆每年都会组织各类书画比赛,街道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用学生的书画、手工、摄影等作品制作装饰墙、作品展示墙等创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主人翁的心态。“翠苑街道”着力推动民生综合体“一老一小”场景的打造,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文化艺术学习、活动和展示的空间。同时致力于打造“家校社共同体”,与学校开展经常性互动,如街道微融媒体中心利用翠苑发布等平台,不定期对学校征集到的优秀绘画作品进行线上展示,并组织投票,评选优秀作品,激励学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部分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前期,也组织开展了学生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共绘自己的家园梦,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灵隐街道”目前已创建30分钟市民学习圈建设示范街道,现拥有西湖区文化馆、浙江图书馆、韩美林艺术馆、润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20多家,街道充分发挥共建单位作用,为学习圈建设提供场地、师资、设施设备等,开展美术作品展、摄影展、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展示活动,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搭建展示才能舞台。

二、下一步计划

学生艺术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久久为功。下一阶段,学校、镇街及各社会场馆和团体需要围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主题,加强合作,发挥优势,共同助力此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推动艺术课程浸润。各校要结合区位特点、场馆分布、高校优势,全力打造富有西湖特色的艺术类拓展性课程。一是推进社区共建课程——如西溪的龙舟号子、西溪小花篮;上泗的泗乡竹马、龙坞的彩灯文化;三墩的灶台画等一批有地域特点的艺术课程。二是推进馆校共建课程——如乐趣名画、智趣彩泥、稚趣国画等,要积极与浙江美术馆、良渚博物院、小百花越剧场等场馆合作开发“馆校共建”特色美育课程。在“馆校共建”的模式下,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一批有实效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艺术“精品课程”。三是推进高校共建课程——加强与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在校园中开展如越剧、音乐剧、名家进校园、书画赏析展等活动和课程,让更多的优质艺术资源走进校园。

2.进一步打造校园美育空间。持续打造区域内各中小学美育空间,为学生创造更优更美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一是营造校园视觉美感。通过“白墙会说话”、“转角遇见美”、“小小艺术家展”等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类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扮靓校园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优秀艺术作品的平台,使校园的角角落落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二是享受听觉美感。各学校要认真研究校园音乐播放内容、时间、形式等实际情况,优化迭代校园音乐内容,通过“优化课间铃声”、“丰富校园广播”、“个人才艺展”等形式,持续推进校园“悦耳”行动,让学生在校园里享受音乐之美。三是感受空间美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此项工作列入督查与评比项目,持续推出如“最美洗手间”、“最美走廊”等最美系列的评比,推动校园美育空间的打造。同时,区教育局将不断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打造一批校园小型美术馆、音乐厅、非遗馆、艺趣馆等艺术空间,为学生浸润式美育提供优质的场所与空间。

3.进一步拓展校外艺术资源。在校园美育内生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校外艺术资源,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供多种途径。一是依托区青少年宫丰富学生艺术活动。在各校举办人人参与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的基础上,举行西湖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100%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区域艺术总团、分团的建设,为优秀的艺术苗子提供更高的展示舞台。“数字赋能”提升活动参与度和普及效果,实现“通知、报名、审核、参赛、评比、发奖”全过程闭环管理,电子奖状防伪可查处理,保证展示和评价过程公开公正。二是加强校社联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各镇街要认真梳理辖区内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礼堂等资源,落实开放的时间与空间,提供资金支持,形成服务“菜单”,同时主动与各中小学对接,建立常态化校社共建机制。各社区要结合区域特点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艺术类活动,如“艺术家进社区”、“儿童书画展”、“社区音乐会”等,拓展学生视野,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新开展新时代学生艺术素养活动,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幸福人生播下美好的种子。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陈超,联系电话:89511746)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

 

索引号

00250216-X/2024-3179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4-06-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统一编号

关于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151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日期: 2024-06-04 10:01

浏览次数:

裘鸿维委员:

您在区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拓展市民公共空间,为中小学生提供艺术实践场所的建议》(第15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我局主办,区文广旅体局、翠苑街道、转塘街道、古荡街道等单位会办,并报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已做工作

西湖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生长”的育人理念,重视五育融合,多渠道多路径开展校园艺术教育工作,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1.扎实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我区扎实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实现教师、课程、普惠三个百分百。一是艺术教师配置100%,全区所有中小学按照要求配足配强专职音乐、美术教师。在艺术学科教师招聘时,高要求高标准招聘专业技能强的应届毕业生,同时对现有的艺术教师进行持续的专业技能再学习在提升。二是艺术课程实施100%,按照国家课程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拓展开发校本艺术课程,利用学校社团课、学后托管等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学校艺术教育质量。三是城乡优质惠及100%,高标准配备艺术专用教室、教学教具等设施设备。近年来,全区逐步推进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的升级改造工作,同时推出“暖脚心”工程,为全区学生提供配有地暖的舞蹈房,进一步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

2.持续推动社会艺术工作发展。各镇街结合区域特点,持续推动各街道社区积极发挥区域优势,落实社会艺术工作。“古荡街道”积极用好辖区公共空间优势,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地多用”原则,充分利用各类公共活动空间场地、器材、设施等条件,推动社会艺术教育课程资源与学校形成协作。辖区共有社区文化家园、民生综合体、未来社区等可供居民活动场地10余个,面向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艺术活动,强化艺术活动的普及性与覆盖面,并通过各专场比赛活动加强交流,展示成果。“转塘街道”内的区文化馆每年都会组织各类书画比赛,街道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用学生的书画、手工、摄影等作品制作装饰墙、作品展示墙等创意,让学生充分参与,培养主人翁的心态。“翠苑街道”着力推动民生综合体“一老一小”场景的打造,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文化艺术学习、活动和展示的空间。同时致力于打造“家校社共同体”,与学校开展经常性互动,如街道微融媒体中心利用翠苑发布等平台,不定期对学校征集到的优秀绘画作品进行线上展示,并组织投票,评选优秀作品,激励学生艺术创作的积极性。部分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前期,也组织开展了学生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共绘自己的家园梦,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灵隐街道”目前已创建30分钟市民学习圈建设示范街道,现拥有西湖区文化馆、浙江图书馆、韩美林艺术馆、润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凤翮正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20多家,街道充分发挥共建单位作用,为学习圈建设提供场地、师资、设施设备等,开展美术作品展、摄影展、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展示活动,为辖区中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搭建展示才能舞台。

二、下一步计划

学生艺术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久久为功。下一阶段,学校、镇街及各社会场馆和团体需要围绕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主题,加强合作,发挥优势,共同助力此项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推动艺术课程浸润。各校要结合区位特点、场馆分布、高校优势,全力打造富有西湖特色的艺术类拓展性课程。一是推进社区共建课程——如西溪的龙舟号子、西溪小花篮;上泗的泗乡竹马、龙坞的彩灯文化;三墩的灶台画等一批有地域特点的艺术课程。二是推进馆校共建课程——如乐趣名画、智趣彩泥、稚趣国画等,要积极与浙江美术馆、良渚博物院、小百花越剧场等场馆合作开发“馆校共建”特色美育课程。在“馆校共建”的模式下,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形成一批有实效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艺术“精品课程”。三是推进高校共建课程——加强与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在校园中开展如越剧、音乐剧、名家进校园、书画赏析展等活动和课程,让更多的优质艺术资源走进校园。

2.进一步打造校园美育空间。持续打造区域内各中小学美育空间,为学生创造更优更美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一是营造校园视觉美感。通过“白墙会说话”、“转角遇见美”、“小小艺术家展”等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类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扮靓校园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优秀艺术作品的平台,使校园的角角落落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二是享受听觉美感。各学校要认真研究校园音乐播放内容、时间、形式等实际情况,优化迭代校园音乐内容,通过“优化课间铃声”、“丰富校园广播”、“个人才艺展”等形式,持续推进校园“悦耳”行动,让学生在校园里享受音乐之美。三是感受空间美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此项工作列入督查与评比项目,持续推出如“最美洗手间”、“最美走廊”等最美系列的评比,推动校园美育空间的打造。同时,区教育局将不断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打造一批校园小型美术馆、音乐厅、非遗馆、艺趣馆等艺术空间,为学生浸润式美育提供优质的场所与空间。

3.进一步拓展校外艺术资源。在校园美育内生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校外艺术资源,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供多种途径。一是依托区青少年宫丰富学生艺术活动。在各校举办人人参与的校园艺术节活动的基础上,举行西湖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100%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区域艺术总团、分团的建设,为优秀的艺术苗子提供更高的展示舞台。“数字赋能”提升活动参与度和普及效果,实现“通知、报名、审核、参赛、评比、发奖”全过程闭环管理,电子奖状防伪可查处理,保证展示和评价过程公开公正。二是加强校社联动,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各镇街要认真梳理辖区内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礼堂等资源,落实开放的时间与空间,提供资金支持,形成服务“菜单”,同时主动与各中小学对接,建立常态化校社共建机制。各社区要结合区域特点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艺术类活动,如“艺术家进社区”、“儿童书画展”、“社区音乐会”等,拓展学生视野,提升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新开展新时代学生艺术素养活动,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幸福人生播下美好的种子。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人:陈超,联系电话:89511746)                 

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