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未来发展 新基建焕活经济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0-04-10 11:43:37
来源:西湖区传媒中心 点击率:

个人健康码、5G远程医疗、送餐机器人、视频办公会议……各类深度运用数字技术的科技产品为社会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着人们一窥“新基建”领域未来发展的机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近年来,西湖区数字经济的成绩单格外亮眼,通过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产业,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提供了西湖样本。如何让数字技术成为支撑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湖区一方面依托于政企携手,为辖区培植“数字土壤”,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应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提升数字化水平。

微信图片_20200410092002.jpg

政企合作 

驱动数字化技术创新 

近日,西湖区企业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每日互动)发起设立杭州西湖数据智能研究院,将以每日互动现有的研发设施、研发人才和数据资源为基础,布局未来空间计算、泛化人工智能、无障感知互联、智能机器人等五大方向,聚焦数据智能的应用探索与创新。 

每日互动已经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外部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的“数据智能研发中心”、“智慧城市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等,这些外部联合实验室后续也将由杭州西湖数据智能研究院负责对接。杭州西湖数据智能研究院将全面负责每日互动未来前沿科学技术的探索及研究。 

未来随着“新基建”行情的兴起,每日互动通过杭州西湖数据智能研究院对数据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创新,将有望持续提升数据智能领域内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落地能力。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每日互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参与到联防联控中,在疫情态势研判、传播路径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展大数据的防疫应用场景,快速上线多个与防疫相关的平台,全面助力西湖区疫情精准防控和社会复工复产的工作。 

不仅是每日互动,西湖区也不断扩大以“新基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尝试范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云”上平台则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2月底,“2020中国杭州云上西湖峰会”拉开帷幕,峰会集结了13家优质企业,作为今年全省首个“云招商”峰会,将目光聚焦在新制造、人工智能产业,通过视频见面、网络对话等对接方式,实现了政企的高效连接,本次活动共吸引了50万人参与线上观摩。 

“2020中国杭州云上西湖峰会”结束后,短短十天,峰会中的“便携式RAA实时荧光检测仪器”以及“常温快速 RAA检测试剂原料”项目就已落户紫金港科技城。

微信图片_20200401143404.jpg

拓展实践 

提升数字化运用水准 

疫情期间,西湖规划资源分局采取云上对接、共享位置、视频连线、摄像取证等数字技术,实现了规划核实“云上办”,跑出了助力项目复工的“加速度”。“要为企业把因疫情延误的时间找回来,我局必须打造出一条全新的工作机制,推进企业复工复产。”西湖规划资源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份,肖峰艺术馆建设工程项目通过全程摄像、“云端办理”等方式,以“云上办”模式完成规划验线。 

“云上办”模式只是西湖区数字化实践的一个缩影。 

安置房建设历来是辖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西湖城投集团以“黑科技”BIM技术——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在安置房建设中搭建出三维建筑模型,从设计、施工到质量安全管理、进度管控,甚至是物料采购、竣工结算,都能实现精细分析。 

留下里三期工程总用地面积27.15亩,总投资6.5亿元,总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共设安置房房源224套。“三维模型技术的使用,让房子模型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活动起来。”正是应用了这一技术,项目部的小吴如今只需要滑动屏幕,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建筑的多维信息,了解到项目的进度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之江城投采用“一帽通”远程实名制考勤系统,用科技助推项目工地建设管理。“项目现场会提供一种具有考勤和定位功能的安全帽,既能保证人人都佩戴安全帽,也能利用定位装置实时掌握员工位置。”之江城投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采用数字技术、显示技术、国际先进的RFID技术等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相结合,电脑自动技术提高统计效率,保障施工安全。